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 帶動偏鄉離島終身學習

雲林縣大東國小「莊獅陣」。(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補助19個縣市設立35所社區功能學習中心,目前這些中心發揮相當大功能,並帶動偏鄉地區民衆持續學習。教育部未來將持續鼓勵各學習中心推動社區教育,提供民衆近便的學習機會,以提升全民終身學習風氣

教育部表示,學習中心主要以結合當地產業文化社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至109年,學習中心已成爲偏鄉社區的終身學習據點,帶動偏鄉離島社區的民衆持續學習,拉近家庭、社區及學校距離,並使學校成爲社區的終身學習中心,建立學習型社區。

雲林縣大東國小全校僅6班,卻以武術、莊獅、國樂二胡、國樂中國笛班爲學習中心開班特色,以優質而有特色的課程,帶領社區學習動能,改變小校體質,透過社區學習體系,整合學校資源,恢復地方生機活力

花蓮縣利國小位處明利村,由大加汗部落馬太鞍部落及明利村部落等3個部落組成,分別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部落間居民來往分散,藉由辦理學習中心,以明利國小爲中介點,拉近3個部落村民參與活動,連結村民情感,凝聚部落力量

此外,在地素藝術家教授族人傳統太魯閣族(Truku)編織飲食等文化技藝課程,DIY活動體驗文化之美,在編織課程活動中除了婆婆媳婦媽媽女兒(世代)學習織布外,也常見到阿嬤孫子來學習的情景

澎湖縣公國小因異國聯姻比例高,故運用住民專長,開辦異國料理烹飪班、多國語文班及太極拳養生班,教授印尼語越南語英語日語等,以學習基本對話,認識異國文化。

教育部表示,這些設在偏鄉離島的學習中心,透過學校積極辦理的熱情,開設多元化學習課程,結合社區共同帶領居民,希望成爲當地社區與學校最佳的互動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