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終身且無所不在的學習 教育部今年補助19縣市36所學習中心

雲林縣聯美國小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推動北管技藝課程。(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表示,今年共補助19個縣市36所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運用國中與國小學校閒置空間,發展極具地方特色的學習中心,透過親子、老少、夫妻、族人等共學課程,凝聚社區民衆情感以傳承文化,學習中心已成爲社區共學的終身學習據點。

雲林縣開設5所學習中心,服務範圍涵蓋鄰近各鄉鎮,每一個學習中心將藝術應用於生活,結合當地農特產及文化資源,營造學習中心成爲社區民衆另一個學習的「家」。

雲林縣豐榮國小、崙背國小、石龜國小運用在地酪農生產的乳品,發展食農教育融合在地經濟的課程主軸,將藝術藝文創作及皮革雕塑技術帶進偏鄉社區,更透過親子互動、體適能及傳統音樂等課程,讓民衆可以就近學習,終身學習儼然成爲社區的一種生活美學。

桃園市僑愛國小建校已逾一甲子,地處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大溪區。該校開設多元課程,鍛鍊精實的有氧運動課程,引人食指大動的烘焙課程,精采絕倫的日韓語會話班,除了鄰近地區民衆參與,還吸引了遠自新北市鶯歌、三峽地區的民衆共襄盛舉,讓民衆在歡樂的學習氛圍裡,專注學習且獲得身心療愈。

花蓮縣明利國小則將太魯閣族的母語、歌謠、陷阱、織布、竹編等傳統文化轉化爲生活日常課程,耆老與工藝師們教授在地取材手作技藝,返鄉青年齊力協作,傳承敬天愛物情操,學習中心不但支持着太魯閣族人情感,更有遠從花蓮市、吉安鄉、鳳林鎮民衆慕名而來一起加入,編織出對文化傳承的熱情。

教育部說,今年有4所新設立學習中心,分別是地處茶鄉的南投縣名間國小、利用在地食材開設「部落創生廚房」以傳承布農族文化的臺東縣初來國小,雲林縣內結合現有社區學習族羣,規畫多元樂齡課程的久安國小,聯美國小則傳承地方信仰中心北管文化,由耆老教授傳統國樂技藝,以音樂藝術紮根在地文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