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臺灣經驗

旺報社評

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在整體國力發展上獲得非常大的成就,特別是經濟成長,舉世稱羨。中國大陸的發展經驗逐漸被世人所重視,而中共也正在總結這些經驗,試圖提出新的理論與實踐目標,來迎接習近平的第三任期。若從整個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當我們在21世紀總結過去百年中國現代化道路,不應忽視臺灣的成就與經驗。放眼未來,臺灣的經驗對中國大陸的現代化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啓發與借鏡。

屬於全體中華民族的論述

7月底中共在北京召開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會中習近平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他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的指示,在大陸引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泛討論。

大陸討論的中國現代化主要還是從中共建政後的發展,強調「新中國成立後,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畫,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四個現代化到全面建設現代社會主化國家」的過程。中共70年來的論述,除強調不照搬任何國家的理論、依照中國特殊國情的實踐經驗,也突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成就。「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再次強化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也是爲習近平第三任期的理論試探開闢道路。

此外,在中美對抗全面化、激烈化的趨勢下,話語權的建構與爭奪,也就是如何說好中國故事,提出屬於中國的「敘事」或「論述」,變得更加重要與急切。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近年來把關於「中國模式」、「北京共識」的討論,統一口徑,指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實現現代化的途徑具有多樣性,不同國家和民族應從自己的歷史傳統、現實國情出發進行選擇。反對將某一種現代化模式、現代化標準定於一尊,更反對以霸權手段將某種現代化模式強加於人。這樣的論述,一方面反對西方對其內部事務的干涉與指控,一方面也爲「模式輸出」的說法打預防針。

實踐德先生賽先生的理想

中共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自有其政治上的需要,但要嚴肅討論中國的現代化,回首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在探索現代化的崎嶇長路上,不應只有中共70年的經驗。國民政府在大陸與遷臺後的發展經驗,同樣應該被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範疇。

回顧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經驗,由於受到內憂外患的歷史條件限制,採取一種漸進式的民主化,經歷過一段所謂「指導式民主」的過程,但終究走上憲政自由主義的的道路,固然現今的實踐上仍有許多缺點,但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已經稱的上是「鞏固民主」,證明華人社會也可以開創出民主之花。臺灣的經濟發展,在尊重市場的前提下,國家扮演重要角色,在產業政策引導與財富分配上取得重大成就,實現「均富」的理想,外人稱之以「臺灣奇蹟」。臺灣今日的科技成果與民主發展,若說實踐了五四運動所追求的「賽先生」與「德先生」理想,應不爲過。臺灣保有中華文化精髓,參酌西方自由民主,今日的成就亦可歸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典範。

中國式現代化應該是開放與包容的,是屬於全體中華民族的論述。中華民族今日的成就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們不僅要復興民族的文化與自信,也要與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肯定世人有共同的目標與價值。人類除了溫飽之外,還渴望發展與自由,希望自我實現。一個開放與包容的中國式現代化將是貢獻人類文明最好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但首先應該重視臺灣經驗,充實中國的內涵,纔是真正的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