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買衣、小吃重複性太高」 逢甲人潮11年最低

▲臺中逢甲夜市(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張瑞傑/綜合報導

號稱全臺最大夜市的逢甲商圈,2018年人潮來到11年來最低、比2017年再下滑70萬人。逢甲大學統計行銷研究小組觀察,來人少、消費金額也減少至2009年金融海嘯水準,顯示網路時代改變消費習慣燙金地段價值不再絕對;當地房仲專家也認爲,大環境不景氣導致消費力降低,未來如何將消費結合智慧型手機房東適時調降租金,可能都是未來轉型契機

逢甲大學統計行銷研究小組持續11年進行商圈人數、消費力進行調查,2018年人潮量近1091萬多人次,是近11年來的最低點,比2017年1160萬人次再下滑70萬人。全年營業額部分,2016年達101.3億元、首次破百億後,2017年93.9億元、2018年下滑跌至85億元,創11年來最低,甚至比2009年金融海嘯的87億元還低。

逢甲統計行銷研究小組召集人、教授李燊銘指出,逢甲商圈國際客比例一直約在1.5%到3%之間,2018年度調查國際客的人均消費力每次1700多元,相較臺灣遊客每次平均消費600多元,國際客的貢獻度不少,顯示是臺灣消費力下降。羣義房屋逢甲中科加盟店店東陳彥志認爲,以消費人潮來觀察,這1年多確實少了將近2成左右,尤其以平日人潮落差最大。他分析旱溪夜市、文心路夜市等新興市集竄起,臺中人不一定要到逢甲夜市消費,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網路購物間接影響逢甲商圈服飾業生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再者,李燊銘表示, 近年電商平臺增加,網購方便,也可能影響觀光人次,受訪者使用智慧型手機達98.2%,如何將消費結合智慧型手機,可能是未來轉型關鍵

其次,陳彥志認爲,逢甲商圈小吃重複性太高,包括比如雞排、燒烤、飲料店等小吃過多,加上娃娃機店密集度高,「走一圈10分鐘就逛完,商圈缺乏亮點吃食。」最後則是店租高。包括畢根廣場屋臺街以及廣場周邊的逢甲路19巷、福星路沿線,都可以看到不少待租店面。陳彥志認爲,逢甲商圈過去景氣好、店家汰換性高,一有空店面馬上有新店家進租,小小3至4坪的店面租金高達5萬元;「一旦生意變差,補進的店家速度慢,商圈沒落感就會很強。」他也直言,雖然2019年漲租風潮減緩,但在當前景氣,店租應該反應景氣、率先降2成,等到景氣好再調回來,纔有可能減緩空租率

▲短短200米距離,就有5家夾娃娃機店。(圖/記者陳韋帆攝)

逢甲遊客服務中心主委王朝藝指出,商圈的消費力以自由行旅客貢獻度最高,住宿美食、服飾是三大主力,近3年店家實際的感受很明顯,若以臺灣遊客消費力平均每次1000元當基準陸客約1300元以上、東南亞遊客500元上下,陸客不來,臺灣消費力又降低,就可能影響整體商圈的商機

雖然逢甲商圈整體消費力下降,但住宿商機並未下滑。2014至2016年都維持在21億元,2017年全年住宿商機僅17億8千萬元的住宿商機;2018年調查抽樣人數中,有18.9%受訪者是住宿在附近的旅館日租套房,整年約206萬住宿人次,平均每房金額2000元計算,去年有20億6千多萬元住宿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