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 數位中介法真實意圖:打造網路新極權(陳彥熾)

民衆黨立委蔡壁如、邱臣遠赴NCC抗議(邱新博攝)

本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聲稱是爲了管制與防範網路犯罪行爲,但是,此舉也引發在野黨和社會各界質疑有箝制言論自由的隱憂,因爲民進黨政府從來不限制自己的權力,所有的法案都是爲擴權而服務的。

其實網路不當言論的管制,目前已有刑法第310條第1項及第2項毀謗罪的規定,大法官釋字第509號也申明:「言論自由爲人民之基本權利,憲法第十一條有明文保障,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維護,俾其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惟爲兼顧對個人名譽、隱私及公共利益之保護,法律尚非不得對言論自由依其傳播方式爲合理之限制。」,何須再另立「數位中介服務法」?近幾年數度發生民衆因爲在網上發表政治評論,與民進黨政府意見不同,而被認定是「假消息」、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遭到偵訊的事件,如何確保數位中介法不會有變本加厲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

除了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之外,民進黨推動此法也有矛盾。數位中介法規範的範圍包括「族羣、性別、宗教、國籍等仇恨或歧視行爲之防制」。雖然理由說的好聽,但是翻開民進黨人物的種種言行,比如林秉樞對立委女友的施暴、丁允恭對職場女性的不尊重與性侵,範雲在加入民進黨後再也不談政治誠信與清廉,更有蘇貞昌在國會場合說謊、謾罵;以及各種「抗中保臺」爲理由的仇恨動員,民進黨完全就是性別暴力與煽動族羣對立、仇恨的根源,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出來解決問題呢?

蔡英文政府從2016年上臺以來,以國家安全爲理由,先後推動反滲透法、國安五法,再到現在的數位中介法草案,其實都是同一套脈絡。親近蔡英文政府的「愛臺灣學者」還發明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詞,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抗中保臺」之外,還提出「臺灣跟德國都經歷過法西斯統治,所以臺灣需要採用德國的防衛性民主」,如此扭曲歷史,令人瞠目。

需知中華民國在1947年以後就已進入憲政,雖然不久因兩岸國共對峙的戰爭狀態而實施戒嚴,但是從1950年起就已在臺灣推動有限度民主,從基層選舉到地方民代、地方首長,都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而且黨外候選人也經常在地方選舉中勝選,包括第一任花蓮縣長楊仲鯨、第一任臺中市長楊基先,以及第一任臺北市長吳三連,都是非國民黨的臺灣本土人士高票當選。況且中華民國對外沒有發動過侵略戰爭,對內沒有進行過種族清洗,怎麼能跟德國經歷納粹統治相提並論呢?

反倒是民進黨的這些管制措施,缺乏合法性與正當性,更有走向法西斯的可能,可還記得2018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天欽,在會議中的私下講話「我們本來是南廠,現在變西廠,後來升格變東廠」、「不直接去講這個,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其奸佞小人的面孔活靈活現。然而,其後的促轉會除了開革了張天欽這一人以外,之後有任何自我檢討與收斂嗎?

大衆只要稍有記性,都應該要記得網軍頭子林瑋豐、丁怡銘、楊蕙茹曾經怎麼在網路上煽陰風、點鬼火,散佈不實言論與帶風向,至今民進黨也沒有改正,只是換一批人做同樣的陰損之事,如今他們說要立法處理網路不當言論的問題,實在是毫無說服力可言。

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爭議太大沒有共識,政院也不支持,修法暫停」,但注意這並不是「撤回」,所以我們絕不能以爲民進黨已經反省,他們仍然可能在大衆不注意的時候暗渡陳倉,吾人不可不慎。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革命實踐研究院1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