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防假消息?限縮言論?NCC納管網路(錢逢鳴)

(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今年6月底公佈《數位中介服務法(原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草案,爲打擊不實資訊、假新聞及預防假帳號帶動網路輿論風向,預計列管各大社羣平臺如:Facebook、LINE、Dcard、Google、PTT、YouTube等所有平臺業者,未來主管機關若有認定爲不實且違法訊息,可以要求業者對特定訊息加註警告標示或要求下架,業者若是未配合主管機關要求的風險評估及稽覈作業,情節最重將被斷網,最高將可重罰新臺幣一千萬元。

近年網路社羣影響力大增,在資訊流通便利的情況下,許多不實資訊、假消息都能透過社羣平臺上傳播和造謠,現今確實造成網路風向容易被帶動的可能性,且大多自媒體平臺的帳號註冊都相當容易,僅須電子郵件驗證就能通過,也不強制驗證使用者身份,讓有心人士可以註冊大量假帳號來散播訊息,對於新聞的真實性、網路霸凌都有高度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帶動輿論的方向,嚴重程度將會影響多數民衆的思想判斷。

迄今爲止,世界各國對於「假新聞」的管控都相當薄弱,因爲問題不在於假新聞,而是爲何假新聞可以流通的如此快速?雖然NCC納管網路平臺的出發點是爲了降低不實資訊的流通,但也同時限縮了人民的發言權,且草案的內容對於違法訊息的判斷皆以主管機關的主觀認定爲主,任何發言都有可能被列爲不實資訊或假帳號,若是主管機關的認定有誤,該如何讓使用者即時提出救濟?還有什麼言論自由?

其實錯誤資訊傳播的主要原因相當複雜,除了網路平臺的控管之外,還牽涉到人爲散佈的心理因素及利益考量,且每天在社羣流通的訊息量相當龐大,要納管網路平臺之前,除了要先了解不實資訊散播的根本原因,還必須考量控管的規範和成本問題,同時還必須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作者爲《卓越雜誌》總監)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