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街聲稱「行動我最大」 業界人士:看三件事纔有意義

▲展望2018年,PChome將整合更多資源商店街搶攻行動市佔率。(圖/商店街提供)

記者洪菱鞠/臺北報導

PChome要全力發展行動端,2018年纔剛開始,旗下商店街市集接連推出支付連金流與24小時到貨兩項新服務,企圖衝高市佔率。爲了展現成長快速,商店街不時公佈商家數、物件數等各項成績,不僅是回擊競爭對手,在某種程度上,也頗有對外宣稱「我最大」的意思,不過有業界人士質疑此作法只是在炒作議題,認爲零售業核心商品力、價格力和服務,這也是消費者最重視的三件事。

去年電商陷入激戰,面對蝦皮購物步步進逼,外界都在看本土電商如何反擊,尤其被點名的PChome,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只是派出來迎擊的不是型態相近的露天拍賣,而是他們口中的「弟弟」商店街。對此,商店街營運長黃淑琳解釋,露天拍賣已有既定的經營模式,且架構龐大,只要有任何異動,都有可能影響賣家原本的經營習慣,相較之下,商店街是商城(B2B2C)及拍賣(C 2C)結合的購物平臺,發展一直都有接觸行動端,其中個人賣場部分的操作型態較新興,能夠快速切入行動與社羣賣家溝通,符合集團亟欲搶攻行動購物的需要。

▲商店街營運長黃淑琳。(圖/記者周宸亙攝)

爲了吸引更多社羣族羣進駐與使用黏着度,個人賣場大幅降低門檻,自去年第一季開始推出各項優惠措施,包括上架費、超取運費、成交手續費信用卡手續費、帳戶提領手續、ATM訂單辦退手續費,目前皆爲免費。而要持續拓展業務、服務以及推動補貼策略,少不了要有銀彈支援,因此商店街在去年6月募資近新臺幣3億元后,年底又完成第二次增資近4億元。

能夠順利擴充營運資金,除了是要援助商店街去打電商戰,黃淑琳指出,主要也是因爲過去這段時間表現出的投資效益。根據商店街市集公佈的統計數字,除了半年內訂單成長800倍、業績成長300倍,後續店家突破5萬家,個人賣場雙11、雙12期間創下超商取貨超過800萬件次,全站商品數一年翻倍成長突破2億件,凸顯其位居行動電商市場領先地位

對於這些數字,有業界人士認爲只是在炒作議題,黃淑琳則表示,PChome是上櫃公司,一定是有確實成績纔敢公佈,只是過去作法較爲低調、保守,在年度財報或每一季財報纔會公開,但不論面對投資人、消費者,其實可以對外分享每個階段的成長。畢竟增資之後,必須妥善思考運用一分錢,讓投資人看到實際成效,知道錢花在哪裡。

▲PChome商店街全力發展行動端,除了燒錢持續免運策略,另借助集團資源,針對開店賣家提供24小時到貨,個人賣場推支付連金流,強化店家端服務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圖/商店街提供)

雖然黃淑琳強調真正投入行動端是在去年4月份,大概花了8個月快速補強讓商店街個人賣場成長,但實際上,平臺也燒了不少錢力拼行銷戰,2017年全年營收12.7億元,年減21.7%,創下3年來新低。在個人賣場完全不收費的情況下,黃淑琳坦言現在主要營收來自於商家開店平臺,而因應蝦皮商城不收費,商店街也有稍做調整,要投入市場,這些行銷費用是必然的,至於什麼時候會收斂資金、哪個時間點開始收費,要視市場狀況而定。

黃淑琳指出,電商最終目標還是要有營收,但前提是要維持和穩定使用戶,商店街在2017年衝刺行動電商,2018年朝向穩定中求成長,在接下來的資源戰中,除了投入資金,還會整合PChome集團力量提供更完整的金物流服務,而所謂全力發展行動端,不只是推廣App,強化手機版瀏覽也是考量之一。

東森購物執行長王志仁表示,零售業脫離不了三件事,分別是「商品力」、「價格力」、「服務」。(圖/記者李毓康攝)

不管是行銷戰、資源戰,電商市場變化快速,各家電商平臺都在積極應對,就連蝦皮購物也在尋求新突破。東森購物執行長王志仁認爲,以一個零售業來講,應該回歸「商品力」、「價格力」、「服務」核心三件事,如果這些都不強,花再多行銷預算天天做廣告也沒用,就像以前網購常見標錯價事件,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就有網友會自動幫忙宣傳。

王志仁指出,蝦皮成功運用免運費策略,吸引許多賣家加入平臺,相對商品數量跟着變多,運費有了補貼之後,商品也變得有價格競爭力,因此造就業績快速成長;PChome商店街對外喊物件最多、賣家最多,這些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因爲就算每天看1,000個物件,一年也纔看30幾萬件,更何況當商品可以永不下架,消費者找得到、未必買得到,反而會干擾購物,對於銷售一點幫助都沒有。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在意的是想買的東西有就夠了,而且品項乾淨、價格漂亮,容易入手纔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