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一高新常態 鎖定特別收益擁股債息

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林素萍(左)與安聯投信產品經理胡韡耀(右)深入剖析特別收益的投資利基。圖/安聯投信提供)

全球主要央行出手救市之下,多數資產在2020年第二季強勁反彈,然而,低經濟成長率、低能見度、低利率及高波動已漸漸成爲市場的「新常態」,安聯投信1日建議,展望2020下半年,投資人可鎖定第一流企業,擴大收益的守備範圍,納入以股利債息兼具的「特別收益」爲收益型資產配置的標的

安聯投信指出,特別收益(Preferred Securities)是兼具股、債特質證券,同一家企業發行的特別收益,因爲資本結構不同,票息往往比一般債券股票高,也爲企業與投資人創造雙贏:對投資人而言,佈局具投資等級信用評等的一流企業,也能擁抱如同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對企業來說,發行特別股或是次順位債等「特別收益」籌資,符合法規要求,也避免稀釋股權

即將在7月13日展開募集的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環顧市場,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突破12兆美元,全球總合債券利率更跌破1%,只剩0.95%,對於仰賴債券基金配息提供「被動收入」的投資人,要追收益並非易事。

林素萍建議,當全球主要央行紛紛祭出QE,今年資產購買量預計可能達到10兆美元,投資人不妨從更多類型的資產中,尋找收益機會,建議此刻可掌握三個錦囊:一、以美國資產爲核心;二、享受收益,也要兼顧品質與可承擔的風險,選第一流的優質企業可以多一點安心感;三、單一資產恐波動不小,建議以多元資產平衡佈局。

林素萍認爲,特別收益擁有三大優勢:首先,特別收益幾乎可以和「一流企業」畫上等號,目前全球特別收益的規模逾一兆美元,比起2008年,規模成長已經超過一倍,從美銀美林固定利率特別證券指數來看,特別收益背後代表的企業,包括美國銀行大都會人壽富國銀行摩根大通巨擘

第二,特別收益比特別股更「升級」,由於上月底傳出聯準會限制銀行股配發股息消息,引發特別股波動,但林素萍指出,不論是着眼於配息、債券償還順位、CP值,特別收益都比特別股「全面進化」;回顧近十年風險事件如歐債危機(2011/5-2011/9)、能源債違約 (2015/4-2016/1)、中美貿易戰引發的下挫(2018/8-2018/12)、新冠肺炎疫情 (2020/1-2020/3),特別收益表現也比特別股更勝一籌。

而第三個優勢,則是從收益型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特別收益也特別「給利」,根據境外基金資訊公告平臺,統計至今年5月底,國人持有的固定收益型基金達1.68兆元,其中高收益債就逼近7千億元,面對全球高收益債在首季跌跤,林素萍建議,投資人可考慮重整步伐,讓全球高收益債與特別收益「各配置一半」,從美銀美林指數來看,承受的波動降低約2成,最在意的報酬卻不用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