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fit評測:電子秤的新形態

(本期玩家:imechalex)

“時間過了千年,傘還是那個樣子沒有變。”——《棋魂》。

Ryfit導讀:專業服務日常化,以及經典產品智能

借智能手機與健康產業深度結合之大勢,各種電子產品紛紛貼着“智能”與“健康”標籤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使專業服務日常化,譬如睡眠監測儀、運動手環;另一些使經典產品智能化,譬如手錶、水杯。

感謝本站酷品在這樣的背景下,使Ryfit雲悅智能體質分析儀(下簡稱Ryfit)來到筆者手中。體質分析,簡單粗暴的說,就是在測體重的同時測電阻,進而計算出用戶脂率數據。這種以前在醫院、健身房才偶爾體驗的服務,被Ryfit以價格合理的形式帶入日常生活。而褪去包裝,Ryfit也可看做是將體重秤這一經典產品,升級到了新的形態。

評測期間,共計有14名羣衆(某高校本科生8人、碩士生2人、博士生4人)積極參與測量。而在朋友圈中,Ryfit的人羣關注度明顯高於手環、手機等產品。這既體現了人類渴望探究自己的好奇心;也突出了Ryfit的新穎性。

Ryfit需要搭配手機使用,購買前請確認手機型號。本文在採用本站酷玩標配的魅藍note時,還使用MX4 Pro、iPad 3、iPhone 6進行了評測,瞭解Ryfit跨平臺適用性

一、硬件設計科技美學的結合

外包裝方面,Ryfit白色版與魅藍note白色版設計語言十分相似,均爲白藍黑配色扁方盒,且英文字體相近,使後者像前者獨立包裝的配件。盒子外配塑封膜,做工較精緻,第一印象達到了筆者的心理預期。

產品外形方面,二者的總體設計依然保持了高度的統一。Ryfit能實現這種這種至繁歸於至簡的設計,是其第一個重要亮點。Ryfit正面幾乎是一整塊玻璃,反射着環境光時,四個電極若影若現,淨重約1.7千克,一眼就能看懂這是個“稱體重用的很豪華的機器”。相比同類產品將四個金屬電極浮於表面,Ryfit採用ITO工藝使其表面玻璃也能導電,獲得了更樸素、親和的表象。筆者更青睞後一種內斂的科技感。

正面細節中,這塊銀色突牌引人了數位受測者的關注和猜測。無論在廣告圖還是日常觀感中,它都提升了Ryfit的辨識度,看起來神秘且有用。而一番探究後,筆者基本確信它並不用於電阻的測量,好像真的只是粘上去的而已……那麼留這樣一份金屬感,只是因爲Ryfit不甘於做一個安靜的體重秤嗎?終於,在目睹一個小夥伴大大咧咧的踩在秤上結果報錯後,筆者意識到:我們在測量時要做到有眼中無電極,心中有電極很難,突牌起到了引導站姿的作用;此外,也許Ryfit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歡什麼物體不小心在中間點把四個電極連通了……

包裝盒背面羅列了Ryfit可以測量的體質參數官網中還通過和友商對比來突出Ryfit的實力強悍。

Ryfit的背面設計也頗具心思。純白塑料材質質感誘人。要注意的是,包裝中附贈了一塊用於在運輸時保護Ryfit的超大“鼠標墊”,然而Ryfit相關文字材料中反覆強調:請勿將Ryfit置於柔軟表面上使用。因此,想呵護愛機的背面,最好的方法依然是擦乾淨地板

體重秤的腳墊設計看似尋常卻很重要,設計不當會導致側翻或滑移(因爲摔過所以長記性),Ryfit設計良好。

背面細節貼心地設計了凹槽便於抓取,實際感受良好;然而,筆者的這臺機器電池卡扣略鬆,在給各小夥伴測試時,搬運過程中遇到幾次電池蓋滑開的情況。當然,普通用戶並不會像筆者這樣頻繁地單手握持底端搬運Ryfit。Ryfit在筆者這樣操作起來很簡單粗暴,拍照時候會強迫症地對齊電池圖標(主要爲展示新品自帶3節7號電池供電)的用戶手中,也沒有出現硬件體驗方面的明顯瑕疵。這裡點贊。

二、參數與功能:形勝於實

裝好電池,讓Ryfit至於平整堅硬的地板後踩上去,Ryfit自動開機,45mm×35mm的超大液晶顯示屏上將只顯示體重。顯示屏在室外強光和室內弱光中顯示效果均很好。官網資料顯示,Ryfit的稱重範圍是5-150kg,精度爲0.1kg。其“專爲國人腳型設計”的300mm見方的測量面,容下了筆者歐碼46碼的腳。而承載近100kg的荷載時,Ryfit機體沒有發出異響,幾次測量數據穩定,而且也準確分辨出一包光明牛奶的增減。在沒有手機配合時,Ryfit是一款體驗非常棒的體重秤。

官網資料顯示,Ryfit除了四個高靈敏度體重傳感器外,有且僅有“BIA生物電阻抗技術測量”這額外的一套傳感器。其主要功能是在工作電流不超過35mA的情況下,測量人體的電阻(注意人體電阻在不同電壓下電阻不是常數)。嚴謹地說,Ryfit並不測量體質,他只測量重力和電阻,因此即使姿勢正確地放一個盆栽上去,它依然能測出數據。

那麼我們的體質數據如何而來呢?答案是算法計算器。有關體質數據是如何算出來的討論,詳見第四章。筆者注意到用手機導入身高和年齡信息後,每次測量Ryfit將直接在屏幕滾動顯示我的體質數據,不需要手機輔助

因此推測,Ryfit的實質,是體重秤+測電阻儀+計算器,將測得的人體體重和電阻伏安曲線數據,與輸入的身高和年齡數據結合起來,計算出人們關心的體質數據。

經過對BIA生物阻抗測量技術的調研,以及對12組受測樣本數據的考量,我將這些數據的可參考程度分爲3個等級:

(1)可信度高的核心數據:體重、BMI、體脂率。

(2)難以參考的數據:內臟脂肪、骨含量、水含量。內臟脂肪一改體脂率和皮下脂肪的百分比表達,而是用面積表達,且沒有給出數據單位,令人感到莫名。筆者骨含量在3.4%-3.8%之間變動尚可理解,但一直被判斷爲超標不符合筆者的醫學檢測結果,其同一天內隨體重減小而減小的變動趨勢也令人費解。筆者嚴重超重,水含量在50%-55%之間變動,處於正常或缺水狀態;而目測體型正常的受測者水含量往往在60%以上被判爲超標,有1人全部數據皆標準時水含量依然顯示超標,筆者推測水含量判斷標準有誤。

(3)介乎二者之間,肌肉含量、皮下脂肪的結果並無明顯錯誤,但由於(2)中謬誤降低了其可信度。基礎代謝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存疑,不過基礎代謝有針對亞洲人的模式,這種本土化的設計用心是Ryfit的第二個亮點。

至於Ryfit給出的“身體年齡”,筆者認爲不必探討其可信度,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強Ryfit的娛樂性。

通常,受測者在看完體重,BMI,體脂率,肌肉含量後焦點逐漸模糊,直至看到“身體年齡”哈哈一笑。由於數據太多一些結果也令人費解,幾次測量後Ryfit的科學性逐漸降低,同學們更關心在這個“玩具”的眼裡,彼此比實際年齡老了多少。測量的討論趨於娛樂化。

由於測量數據確實很多,Ryfit對不同人羣優先推送不同測量數據。譬如筆者,一個年輕的肥胖男性,前三項分別爲體重、BMI、體脂率。爲老年人推送的內臟脂肪和骨重在筆者看來均缺乏可信度;而老年人羣具有謹慎、接受新事物慢的特徵。因此Ryfit相比嚴謹性更高的智能血糖儀、血壓計,並非一款理想的老年產品。

綜上,本文認爲Ryfit作爲體重稱、電阻儀、計算器的綜合體,測量體重和電阻,計算體脂率之“實”已非常到位。將計算數據擴大至10項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與友商的對比中這賺足了噱頭,看起來很厲害;而另一方面,過多的數據不僅模糊焦點,還影響了數據整體的可信度。

三、app功能:體驗有待提高

Ryfit的app設計主要面臨兩個挑戰:(1)體質數據多達10項,如何合理地進行統計和展示;(2)Ryfit售價約爲400元,軟件服務能否如硬件工藝一般,實現價值預期。從魅族應用中心,到蘋果app store,其app均爲兩星評價。筆者的體驗感受並未有評價中那樣糟糕,但在評測期間還是覺察到一些差評的端倪。

app初始設置很簡單,註冊,輸入身高、年齡一起呵成,順利完成第一次測量,看到主頁左圖

Ryfit指數沒有解釋,12個人測完後,筆者體會這是一個百分制評分,分數越高越好。小圓可以圍繞大圓旋轉,展示11項身體數據,其顏色代表數據是否超標。其中首選三項是“智能”推薦的。中部通過點擊可以切換顯示這些數據的定義,以及判斷標準。底部則是“智能”推薦的健康方案

點擊主頁右側中部的三條橫線,展開數據列表如左圖。這一頁沒有分享功能,無論是16:10屏幕,還是16:9屏幕,截圖都無法截到全部數據。app無法生成一張圖,可以全面展示數據,影響了給他人傳送測試結果的體驗。

點擊主屏左上角的頭像,和右上角的按鈕,分辨喚出左右菜單。

“用戶管理”可以實現多用戶數據記錄,上限爲10人;經註冊和首次使用後的用戶可以被Ryfit直接識別出,此後可直接上秤測量,不需手機輔助,使用體驗良好。而多同學體驗時不願註冊,這就要用到“訪客模式”。訪客模式所得數據無法保存;而且爲12人測量中出現2次BUG導致訪客模式無法開啓,很不穩定。

“健康時間軸”功能有些雞肋。一方面“智能”推薦的健康方案無法手動調整時間安排,日常生活中方案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它要麼推送通知太多,要麼是在網絡正常的情況下刷不出來。

“數據統計”可以按周、年、月顯示十項數據的柱形圖曲線圖。如果某天沒有測,柱形圖會顯示灰色;曲線圖會顯示前一天和後一天的平均值。柱形圖的顏色表示數據是否超標,曲線圖則一直爲藍色。點擊柱形圖中某一天的條,會顯示當天數次測量的結果,可以根據需要刪除其中的一些結果。

“數據統計”的數值都是向下取整以整數記,這就導致筆者的骨量在數據上高於標準值(3.4%-3.7%),但是在圖中低於標準值(3%),是一個低級BUG。

本章指出了app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瑕不掩瑜,關鍵在於Ryfit在試用期間實現了它最重要的功能:揭示健康減肥的本質,即體重下降不代表我們真的瘦了。從左圖的體重柱狀圖和體脂率曲線圖對比中可以看到,週一至週四體重先降後升,而體脂率卻先升後降。

四、芻議測量原理

由於受測羣衆很關心Ryfit“怎麼測的”“測得準不準”,筆者也對BIA方法進行了簡單調研。BIA法的簡單原理是:認爲肌肉富含水可以導電,脂肪不導電。通過測肌肉和脂肪的總重量,和總電阻,推算肌肉和脂肪的比例。首先就測電阻而言,筆者傾向於相信Ryfit的準確性與其測體重相當,都非常準確。

但是,將人體電阻數據換算成身體數據時存在兩個問題

(1)選擇哪一部分身體的電阻進行換算。

(2)選擇哪種理論進行換算。

這兩個問題導致四電極BIA法測體脂率並不十分準確,改良的方法有六電極BIA法;而更好的測體脂率的方法還有水中稱重法等。

就問題(1)而言,Ryfit在雙足部位佈置電極,理論上電流無法通過大部分軀幹上肢。爲了驗證這個猜想,筆者採用一手一腳觸稱的方式測量強迫電流通過軀幹和上肢,在體重相同的情況下,體脂率絕對值提高了4%左右,遠高於雙腳連續測量時體脂率0.2%左右的波動。說明不同的電極佈置方式的確測量了不同位置的身體電阻。Ryfit顯示的體脂率,應該是下肢體脂率,或者基於下肢體脂率換算的全身體脂率。

就問題(2)而言,筆者並未進一步探明Ryfit選擇的算法理論。以基礎代謝率爲例,計算理論就包括身體表面積推算法和去脂肌肉重量推算法。每種科學理論都有其適用性,而結果均存在小幅差異。

五、感受與總結

本文的基本觀點是:Ryfit將科技與美學結合,硬件設計與工藝非常討好用戶;結果的真實性尚可,有時冗餘的數據反而使結果明顯失真;app的體驗有待提高。由於所有受測羣衆都很關心“測得準不準”、“怎麼測的”,本文在第四章對測量原理給出了一些簡單討論。

筆者很主觀的採購建議是,Ryfit概念新銳、包裝精美、設計驚豔;價格略浮高,體驗偶有BUG。最適用於新婚禮物、年輕人生日禮物,用帶有科技感的方式表達關注健康的祝福(考慮產品技術和體驗,不推薦贈送給中老年人,詳見第二、三章);也適用於樂於體驗新事物,對產品缺點鈍感力較強的用戶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