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儉輝:澳門田徑場是「跑狗場」 帶選手來臺訓練環境更好

容儉輝帶着澳門學生臺灣進行移地訓練。(圖/記者張穎容攝)

實習記者張穎容/臺中報導

容儉輝身爲澳門男子110公尺跨欄記錄保持人,已卸下選手身分轉任教練3年,他透過朋友牽線認識臺中市五權國中黃春榮教練,連2年帶學生來臺移地訓練,容儉輝認爲,來臺灣練習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集中管理選手以及擁有比較好的訓練環境

容儉輝表示,澳門目前的運動發展並沒有很完善,田徑更是較難發展起來的一個項目,他認爲有三大原因影響設備不足、家長方面不支持和田徑運動本身的競技水平較高。

澳門只有兩個田徑場,很難有發展起來的空間。除了一個正規田徑場外,另一個就是給大衆市民使用的,容儉輝笑說,「我們都說那個田徑場是跑狗場,一半的跑道是給人跑的,另一半則都是遛狗用的。」容儉輝表示場地真的太過擁擠,怕選手在練習時和民衆擦撞,所以選手不太能全力練習,連起跑的槍聲也只能利用哨聲代替。

家長反對也是參與學生人口少的主因,容儉輝表示,澳門家長都會有「運動的小孩會學壞」的迷思,希望孩子只要專心學業就好,不會去想運動帶來的好處。容儉輝說,「我覺得會運動的小孩在生活方面就比較獨立,澳門家長多數都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就像溫室花朵。」此外,田徑競技水準較高,因此澳門運動員選擇參與主觀評分的項目居多。

容儉輝在選手時期就有退休轉基層教練的想法,身爲新手教練,他也一直去研究新的訓練菜單,而非使用他當選手時的練習方式執教,容儉輝:「我剛當教練的第一年,我就跟選手說過他們是我的白老鼠,因爲我太經常換菜單,怕造成選手的反彈。」久而久之,容儉輝也培養出與選手之間的信任情誼,無論成績如何都不會相互責怪。

▲臺中市五權國中的黃春榮教練(右一)指導學生。(圖/記者張穎容攝)

這次容儉輝帶了4位選手來臺練習,除了一名選手去年有來過之外,另外三位都是出國移訓初體驗首次來臺何凱愉說,「臺灣的訓練量比澳門大很多,前幾天練習到一半都想放棄,但後來課表能夠越做越多覺得很有成就感,雖然累但也學到很多,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來。」

容儉輝目前在中學積極推廣體育,讓大家知道運動的好處,他特別要求自己的子弟兵都有好的紀律態度,顛覆大家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他認爲這兩項纔是小孩面對社會的根本,也希望澳門可以儘快建立專門給運動員的訓練基地,培養更多好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