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徵1千陸軍特別志願兵 42萬臺人「血書」搶報名

日本總督府皇民時期推「大家國語(日語)」運動。(圖/翻攝YouTube,下同)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灣吧-Taiwan Bar」以幽默的動畫訴說臺灣400年的歷史,現在推出第四集講述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也提到當時預計在臺灣徵1000名阿兵哥結果高達42萬6000人報名,比現在中華民國總兵力還多。

影片旁白表示,總督府推行「大家說國語(日語)」運動,對於國語講得頂呱呱的優質皇民,就會收到總督府頒發的「國語家庭門牌,讓左鄰右舍看了羨慕不已;另外,改姓名運動採「許可制」,相較日本在朝鮮強迫改名是溫柔許多。

影片旁白指出,有了「國語家庭」認證和改姓名除了看起來高富帥外,也可以拿來當飯吃,例如朋友比較容易進入小學校就讀,爸爸可以優先錄取公務員全家甚至在戰爭階段配給到比較多的食物

臺灣吧說,皇民化運動也深入宗教風俗改革,總督府大力提倡日本神道教,蓋一堆神社規定所有人都要參拜神社;家中換供奉「神宮大麻」,原本祖先牌位傳統神像只好撤掉、燒掉;至於歌仔戲布袋戲則變成穿和服、拿武士刀的「胡撇仔戲」或皇民劇。

根據影片,皇民化時期是戰爭動員階段,臺灣加入大東亞戰爭,一開始只有徵一些軍伕、翻譯之類的後勤部隊,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隔年就派出傳說中的「高砂義勇隊原住民南洋叢林戰

臺灣吧指出,總督府後來制定「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正式招募,想試水溫先錄取1000人,結果來了42萬6000人,他們爲了爭取比高考錄取率還低的0.2%,紛紛用「血書」表達爲國家奉獻的決心,例如寫完履歷表蓋個血掌印。

「但就算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皇民化工廠,廣大的農村地區依然講着我們的臺語,過着自己的生活。」影片旁白說,1941年日本戰敗老一輩的人開心覺得可迴歸祖國;1920年代以後出生年輕人,因接受全套日本教育,對舊時代已經沒有情感,難過覺得大勢已去,臺灣已經淪陷 ,這段歷史也反映不同世代對同一個世界的各種認同。

臺灣吧提到作家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書中描述主角一邊崇拜日本文明的開化 ,卻又一邊感受到日本殖民的欺壓,當他試着踏上中國又被當成間諜對待,最後就在各種矛與盾的對決之中走向瘋狂,「這個結局也反映當時臺灣人困境,迷失在中國、日本和臺灣之間,不知道我到底屬於哪裡?我是誰 ?」臺灣吧也問,「親愛的觀衆朋友,你覺得你又是誰呢?」

▼若家門口有「國語家庭」門牌,會被一堆鄰居羨慕。

▼日本總督府規定參拜神社。

▼日本總督府招募「陸軍特別志願兵」,高達42萬6000人報名。

▼「你,又是誰呢?」

▼「臺灣吧」--《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皇民化工廠》。(影/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