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人收入越來越少,是製作委員會的鍋嗎?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在兔子山揉打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近幾年關注日本動畫人收入過低的新聞一直沒停過,前段時間日本電視臺NHK的一檔節目《今日焦點+》也把鏡頭對準了動畫業界。節目中首先說到雖然日本動畫最近幾年的市值一直在增高,2016年也已經達到了兩兆日元,不過動畫人的收入卻沒有因此得到提高,而且工作強度還非常大。
日本所有行業的平均收入在333萬日元,但是動畫業卻只有111萬日元。不僅工資低工作時間還很長,大多數動畫人一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一個月的休息日也不過四天。
節目特地請來了著名動畫監督入江浩泰爲觀衆解釋其中的緣由,入江的看法大致有兩點:首先,日本動畫的製作費用太少,但是投資方對作品質量的要求卻一再提高;第二,就算動畫火了,動畫的收益也沒有返到動畫製作人員手裡,監督、劇本家可能會得到分成,但下面的動畫人一點都得不到。
那爲什麼會出現“動畫產值不斷提高動畫人待遇卻不見起色”的情況呢?這一切就要從日本動畫的製作委員會制度開始說起。
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正是這個製作委員會制度拯救了日本動畫業,但如今很多人都認爲該制度影響了日本動畫的繼續發展。那麼當年製作委員會制度是如何拯救日本動畫業的?製作委員會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又爲什麼要說製作委員會影響了現在動畫人的待遇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瞭解日本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
拯救日本動畫業的製作委員會
據維基百科記載,最早出現製作委員制度的深夜動畫是1993年播出的《無責任艦長》。在此之前劇場版動畫《風之谷》《阿基拉》也同樣使用了該制度,但真正讓製作委員會制度在日本業界普及的動畫則是日後被奉爲ACG神作的《EVA》。
1995年一位叫做大月俊倫的製片人找到了庵野秀明,說他需要一個動畫企劃。庵野秀明就把所在公司Gainax的兩個企劃《EVA》與《蒼之URU》擺在了大月俊倫面前。在大月看來顯然後者的製作費要比要比前者高許多,於是就選擇了《EVA》。
不過當時並沒有哪家公司願意投資《EVA》,一方面是因爲當時宮崎勤事件的影響依舊揮之不去,社會普遍對深夜TV動畫帶有偏見。還有一點則是因爲Gainax之前的劣跡——在此之前Gainax幾乎每一部動畫都超預算,堪稱無底洞,他在業內的名聲可想而知。
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既然沒有人願意單獨投資《EVA》,那麼我們就建一個製作委員會,大家一起出錢風險共同承擔,賺來的錢也按照比例分配,於是製作委員會“Project EVA”就順利成立了。
此後的事情各位讀者應該都比較瞭解。《EVA》成爲了社會現象,時至今日《EVA》的各項周邊收入已超過千億日元。正是因爲《EVA》的成功,才讓製作委員會制度聲名大噪最終成爲了業內主流制度。隨着製作委員會製作的普及,日本深夜動畫產量逐年提高,也讓日本動畫業重新回到了黃金時代。
詳解制作委員制度
那麼到底何爲製作委員會?製作委員會是由多家公司出資建立,動畫的著作權以及全部資金均爲製作委員會共有,收入則會根據出資公司的實際出資佔比進行分配。關於該企劃的一切活動都需要所有出資方的一致同意才能進行。簡單來說就是一起投資做動畫,賺錢大家一起分。
製作委員運營模式
製作委員會的名字會出現在動畫片頭、片尾的最後,我們所看到的XXX製作委員會,或者製作然後緊跟一堆公司名,這兩種情況都是本文所說的製作委員會。
《戰姬絕唱》:Project シンワォギアAXZ下的公司名字就是製作委員會的出資方
製作委員會的名字一般有兩種叫法:第一種以動畫名字命名,比如《三月的獅子》的“《三月的獅子》動畫製作委員會”;而另一種則是與動畫做一些聯動,比如《冰菓》的“神山高校古典部OB會”。
也有很多動畫不標示出資公司
那麼製作委員會靠什麼賺錢呢?在過去二十年裡最大的收益點一直都是碟片。碟片的收入有部分會先進入碟片發售公司,剩下的再按照比例返給製作委員會的其他公司。過去的日本動畫都是圓盤經濟,碟片的銷量直接決定了動畫有無下一季。
但最近幾年隨着以中國嗶哩嗶哩、優酷,美國的Netflix爲代表的國外資金涌入,讓製作委員會回收資金有了更多的選項。網絡放送方式的普及讓最近幾年日本動畫的碟片銷量整體下滑,不過國外資方的大量介入也彌補了近幾年碟片銷量下降所帶來的損失。
《惡魔人》Netflix網絡獨播
也有一些公司並不是很在意製作委員會的收入,比如角川、Jump、集英社等手上握有大量原作的公司。這類公司一般都是製作委員會的牽頭人,最終目的就是藉助動畫爲原作打廣告。
集英社的漫畫《食戟之靈》,其動畫第一季的碟片銷量非常低,很多人不解爲什麼動畫還會出第二季甚至第三季。但《食戟之靈》漫畫卻藉助動畫打響了名號,《食戟之靈》2014年的銷量是四百多萬冊,動畫兩季結束之後就飆升到了一千二百萬冊。
會投資動畫的也並不侷限於像集英社這種手握原作的公司。在製作委員會當中,有些公司參加製作委員會一方面是爲了賺錢,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拿走動畫部分商品授權。所以在製作委員會中我們還會看到電視臺、唱片公司、聲優公司、光盤製造商、遊戲公司、玩具公司等等各式各樣的公司出現。
一般情況下製作委員會是按照出資比例進行排序
理論上只要公司有需求一個動畫可以產生數百種的商品授權。這些公司在拿到動畫的相關授權之後,就會利用自己的渠道推出商品以榨乾動畫的商業價值。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與動畫相關的線下聲優活動、手遊、手辦、CD等都是通過這種模式延伸出來的產物。
製作委員會制度之所以會被普及,關鍵就在於這個制度能分散風險,還能借助每一家公司的長處。衆所周知製作動畫需要大量的資金,一集TV動畫的製作費用大約在一千萬日元至兩千萬日元之間,所以一部十三集的季番一般需要一到兩個億日元。
假設一家公司有一億日元可以投資動畫,那麼這家公司就可以選擇同時投資四五部動畫。這樣既分散了風險,也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只要投資的幾部動畫當中有一部火了,那麼投資的資金也就賺回來了。
對於企劃發起方來說這樣也更便於拉投資,幾千萬和一兩億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還是差別巨大。比如說Jump打算將自己的漫畫動畫化,他就可以找其他的碟片製作發行公司、音樂公司、周邊販賣公司等進行合作。找其他公司合作既能節省投資,還能增加漫畫在其他渠道的曝光率,何樂而不爲呢?
可以說製作委員會制度非常適合日本動畫的小投入模式。既分散了風險,資金又發揮了最大效益。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並不是製作委員會當中的所有資金都會用於動畫製作,還有用於宣傳的費用。
對於動畫公司的限制
既然這個制度對日本動畫業如此受用,那爲什麼又要說它影響了動畫人的生存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只有加入製作委員會的公司才能得到動畫帶來的收益,也就意味着如果動畫公司不在製作委員會當中,那麼該製作公司除了動畫製作費以外幾乎什麼錢都賺不到,動畫公司對於資方來說就是一個打工仔。
本季由動畫公司3HZ製作的《Princess Principal》製作委員會中沒有3HZ
製作委員會只會將製作動畫所需的經費撥給製作公司,動畫製作完成播出之後動畫公司的任務就結束了。之後我們看到的碟片、手辦、周邊、遊戲、CD等等延伸產品一般都和動畫製作公司無關。非常有可能出現動畫紅遍日本,動畫公司還是一貧如洗的狀況。
不能進入製作委員會就意味着沒有動畫的著作權,也就無法拿到分紅。而且現在的資方又對動畫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還是在製作費用沒有上漲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費盡心思做出來的動畫自己卻享受不到利益,另一方面出資方還在不斷要求提高動畫的質量。
70年到05年咖啡都漲了4.8倍,動畫的一張單價卻只漲了2.25倍
製作費不見漲還分不到動畫的收入,在這樣的雙重剝削之下,大部分動畫公司也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生存,根本沒有能力積累資金進入製作委員會之中。動畫公司拿不到錢,動畫人的生機怎麼可能會好?所以動畫人平均收入過低,根源就是製作委員會制度割斷了大部分動畫公司獲取動畫利益的渠道。
當然也有一些動畫製作公司能夠出資進入製作委員會,但普遍都出資較少所以實際能賺到的錢也不多。真正能依靠製作委員會賺大錢的動畫公司,基本上都是業內最頂尖的製作公司,如東映、日升等。
前段時間剛剛完結的《機動戰士高達 鐵血的孤兒》製作委員會構成就非常簡單,只有日升和電視臺MBS。日升之所以敢牽頭製作委員會是因爲他們的背後老闆是全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娛樂公司之一萬代,所以資金、人力、市場開發等都不是問題。
但這對於大部分沒有背景和資金支持的動畫公司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貿然投入大量資金進入製作委員會,一旦動畫商業失敗,以日本大部分動畫公司脆弱的經濟實力來說,破產的可能性非常大。
當然現在也有一部分生存狀況較爲良好的動畫公司,在想方設法地爲動畫人提高待遇。比如P.A.WORKS就在管理流程上進行優化,然後把省出來的錢用來提高動畫人的待遇。
去年P.A.WORKS新建的大樓
但這些做法都是在動畫公司生存條件相對不錯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根據日本動畫2016產業報告顯示,日本一共有622家動畫公司,除去行業拔尖的二三十家公司,剩下公司的動畫人的生存狀況又要如何保證?
其實製作委員會制度好處還是非常多的,既可以分散投資壓力又能讓各家公司各取所需。只是如何讓更多的動畫公司能夠分享到動畫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成爲了目前卡在動畫業界的一大難題。二十多年前先驅者們大膽使用製作委員制度讓日本動畫業得以高速發展,如今或許需要另一批的先驅者開創新的制度,去解決動畫人的生存問題。
(文/在兔子山揉打糕 編輯/pp)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