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換不換?「醫病共享決策」助抉擇

骨科醫師葉光庭透過分享「人工關節SDM(病共享決策)」,讓病人家屬也能成爲醫療決策團隊成員,做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治療方式。(慈濟醫院提供)

葉光庭醫師現場膝蓋患者解疑慮。(王志偉攝)

人工關節換或換?手術有哪幾種?又有什麼副作用?這是病人上醫院求診心中疑慮,花蓮慈濟醫院推動「人工膝關節SDM(醫病共享決策)」,骨科醫師葉光庭今受訪指出,透過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家屬也能成爲醫療決策團隊的成員,做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治療方式。

葉光庭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病症程度有不同治療方式,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以葡萄糖胺來減緩軟骨的破壞;而關節注射類固醇,可降低關節內發炎的程度;玻尿酸關節注射,則可潤滑以降低關節承受壓力;還有PRP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膝關節矯正手術和膝關節置換手術。

門診中,骨科團隊會向病人說明膝關節磨損狀況,並提出可進行的治療選項後,隨後就會啓動SDM的作業,由骨科專師與病人會談,透過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影片書面資料,讓病人初步掌握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式。

骨科團隊會利用一份以病人需求所設計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比較表,爲病人做詳細的治療說明。病人清楚掌握與比較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後,會請病人填寫對治療方式在意程度的自評表,希望瞭解病人在掌握各項治療方式後,到底對哪一項考量因素耿耿於懷。

葉光庭表示,傳統的就醫觀念逐漸翻轉成「醫病共享決策」的時代,由病人、家屬一起跟醫師討論病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再是由醫師片面決定,但觀念的改變仍須靠大家加強宣導,讓醫療團隊能瞭解箇中好處,也推廣讓病人能有知的權利,促進醫療品質的再進化及優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