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情緒炸彈 婦人因童年逆境莫名抑鬱失落

臨牀心理師潘奕瑄提醒,每個人的童年負面經驗都需要被同理與支持,但也必須認知到,隨着年紀增長,自身也要爲自己的生活和快樂負起責任。(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48歲蔡姓婦人近期常會感到莫名抑鬱失落,且會有頭暈、疲勞、失眠等狀況,前往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諮詢醫師評估她長時間處於憂鬱緊張的情緒建議心理治療,臨牀心理師潘奕瑄發現她原來受到「童年逆境影響,引導她回顧童年經驗,協助釋放情緒,不再被過去所束縛

潘奕瑄發現,蔡女受「童年逆境」影響,使婚後的她面對擔任好媽媽、好太太角色自我要求極高,對日常瑣事非常敏感而易焦慮,長年下來心理不堪負荷

透過引導她回顧童年經驗和現在情緒的關聯,並給予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方法後,現在的蔡女雖仍惋惜兒時生活的艱辛,但已能體認現在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被過去所束縛。

潘奕瑄表示,童年逆境是指孩童時期遭遇到心理、生理社會方面的不利成長因素國外許多研究發現,在家庭中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目睹家暴、遭父母羞辱或忽略等等逆境的孩子,因長期處於負面情緒與壓力中,較難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成年後得到各種身心疾病機率也越高。

潘奕瑄提及,童年的不愉快可能來自父母的不當言行,或其因缺乏正確教養觀念、本身尚有未釋懷的負面成長經驗,而無法適當扮演父母角色,但也可能是因管教方式不適合孩子特質所致。

此外,並非所有負向情緒都和童年有關,潘奕瑄說,若想做更多自我探索,可尋求臨牀心理師的協助,或可應用以下方法,協助自己覺察負面情緒並跳脫其影響,坦然面對、改變觀點、向着目標前行等。

潘奕瑄提醒,童年逆境確實是個體生命經驗中很難跨越的失落,但若執意將某一段經歷作爲人生決定性的因素,就會失去爲自己生命承擔責任、成長的機會;反之,若能深入瞭解這些事件對自身的影響,進而調整自我,便能讓經歷產生意義力量,讓生命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