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AQ/真正動手做纔會帶來新的想法

圖、文/RAPAQ POINT

「自己從小就是個小Maker,喜歡組裝玩具樂高,甚至也會自己拆解和修理家電。其實動手做的樂趣,就在於對一件事物的瞭解越深入,完成的成就感也越大。」「Layer One」執行長李曜任說。

他在大學就讀建築系時,因作業需要,第一次接觸到3D列印機。之後不論是於英國設計研究所、或是畢業後從事設計工作,也經常運用此項技術,漸漸玩出興趣,從此開啓了預想外的另一職涯道路。

▲3D列印原理,如同將印表機墨水換成噴出後可硬化材質,除了前後、左右的列印,另外加入了向上堆疊的三維應用。

2013年推出的「ATOM」3D列印機,三角形Delta型態個性外觀,相較於傳統的廂型,不論在視覺或實際空間上,皆大量減少體積的佔用。拜訪工作室當天,團隊成員幾乎人人桌上站有一臺運作中的ATOM,簡練的工業線條、兼具未來感的性格造型,無違和融入充滿專業氛圍的工作場域

▲採訪當天,工作室約有八、九臺ATOM正在運作,主要是用來作打樣的測試

Q1:什麼樣的機緣下,決定投入研發3D列印機「ATOM」系列?李曜任(以下簡稱李):單純因爲好玩。自己擁有的第一臺3D列印機,就是從美國購入的「MakerBot二代」,當時仍是一種新穎的應用,單價高,買來的運費加關稅就花了快十萬塊。但是使用過程十分有趣,加上許多Maker都會在網路上討論「如何自己打造一臺3D列印機」,纔會在接設計案之餘,嘗試動手做。

像第一臺ATOM的零件,就有一半是自己從MakerBot印出來;剩下的金屬素材,則是到臺北市興城街採買。在這過程中,我同時會在網路上分享進度,漸漸觀察到社羣的聚集,當做到第三臺的時候,媒體也開始報導相關議題,這才覺得好像有這塊市場。

▲Layer One不定期於工作室舉辦ATOM組裝工作營,此爲團隊特製票券

Q2:相較於其他的3D列印機,「ATOM」的特色爲何?李:我們會比較從一個商品角度考量。第一是視覺上的設計,Open Source組裝的物件,有時會有不完整的拼湊感,因此在零件接合等細節的處理相對重要。接着是功能性的提升,像是加強噴頭精準度、提升列印速度⋯⋯等,我們下了許多功夫鑽研

▲「團隊夥伴的個性,都是事情還沒想透徹、手就已經開始動作,直接去做纔會有想法跑出來。」設計師李曜任說道。

至於「自行組裝」的品牌核心價值,則體現於組裝說明書中。像我是因爲興趣踏入這個領域,摸索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最後的成果十分有趣,所以才決定將自身經驗系統化的整合給使用者形塑出如同小時候組模型時,有步驟可循的有趣體驗

Q3:爲何如此重視「自己動手組裝」的體驗?李:其實就是親身經驗,當初買那臺MakerBot二代回臺灣,所費不貲,理論上應該是件成熟商品,但我卻花許多時間修理、調整。與其像我這樣辛苦的摸索,不如從零件開始交給使用者,讓他們依循有脈絡的整合步驟,邊做邊學

同時,比起買成品,動手組裝的學習、使用經驗也相對較好。雖然成品一開始不需辛苦組裝,但遇到狀況時,不知問題的來源,最後還是必須上網查找、詢問客服。那以品牌的考量,第一,我們沒有足夠人力支援客服;第二,大部份DIY組裝的滿意度相對較高,頂多反應零件需作更換,這也是在幫助延長產品的壽命。

▲當初第一個畫出三角形Delta外觀型態的人,他在開發的同時,李曜任也在臺灣參考這些Open Source自己動手做。

Q4:不定期舉辦的組裝工作坊,是否有一些與Maker交流時的有趣經驗?李:我們的課程內容非常紮實,每次工作坊爲期兩天、共十四小時。第一天就先學習組裝機器;第二天直接進入測試與應用。參加活動的,很多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比我們還要專業,他們時常會給予一些寶貴的建議。

最有趣的部分,是我從一個整合者的角度,採納各方意見、把大家的需求放入ATOM。像今年推出ATOM2.0前,我們就先傳送一些數據給第一代的高端使用者,請他們做測試,再針對回饋做一些改良,整合於第二代推出。然而在紛亂的訊息中,要兜起一個機器相對容易,但如何去蕪存菁建立品牌,「整合」其實沒想像中簡單。

▲比起散佈三角外觀的概念,他更着重功能上的精度與視覺的美觀,並將使用者體驗擺在考量的最前端。

Q5:「Maker精神」對您來說有什麼意義?3D列印技術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生活?李:對我而言,學一樣東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馬上動手做,不然一切都是空談,不管你想的再仔細,都比不上邊做邊有新的想法跑出來。其實「Maker」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很多人早就有這樣的精神,只是自己從未意識到而已。

3D列印技術,說穿了就是提高經濟效益、減少花費時間。不過現在談這些都還太早,當多數人家裡都備有一臺,自行列印比出門購買還要快、還要便宜,纔有可能出現消費模式。以現況來說,目前還是設計、製造業界的需求量最大,可靠這項技術立即獲得產值。唯有慢慢推向教育,當大家都瞭解也認同,才能走進生活之中。

▲Layer One未來的計劃是開發軟體、機械、以及介面操作的部分,希望讓使用者體驗更上一層樓。

李曜任 Lawrence LeeLayer One執行長,大學爲建築相關科系,於此領域工作四、五年,由於成熟建築師的經驗需要時間堆疊,笑稱爲追求刺激,轉攻循環較快的產品設計。畢業於英國工業設計與創新的相關研究所,曾至北京「聯想」工作一年,回臺是計劃中的決定,「ATOM」系列的推出則是意外。

Layer One今年七月新成立的「Layer One初品設計」,前身爲「ALT Design」,鑑於組織結構重整以及諸多考量,決定將3D列印這塊轉移到新公司。品牌英文名稱指的是如同3D列印時,層層堆疊最重要的基底,初品則富有同樣意涵,帶有初始物件之意。

Web. www.atom3dp.comTel. +886-2-2523-3233Email. info@atom3dp.com Ad. 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22號2樓

想看更多RAPAQ POINT文章 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