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疫苗成爲“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望海樓)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2月3日7時26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6432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48萬例。疫情引發了對新冠疫苗的巨大需求。花旗銀行稱,發達國家之間交叉採購居多,許多發展中國家卻面臨既無能力生產又無能力進口的疫苗危機聯合國的統計顯示,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正在增加,2020年新增3430萬人,其中非洲約佔56%。高收入國家疫情相關產品的人均進口量低收入國家的100倍。如何讓疫苗惠及所有國家正成爲全球矚目的問題

早在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上就宣佈,中國疫苗將作爲全球公共產品。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上再次強調中國將努力讓疫苗成爲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中國已經加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共同牽頭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積極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分配環節國際合作。目前,中國已有5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牀試驗,並做好了大規模生產的準備。較低的成本和積極的提供意願,增加了中國疫苗的吸引力馬來西亞土耳其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家已訂購了中國疫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等國和中國簽署了生產疫苗的協議

倡議將疫苗作爲全球公共產品,參與到疫苗生產和供給中,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是中國積極參與和改善全球治理的舉措。中國倡議事關全球治理制度變革,如果將疫苗作爲私人物品知識產權付費將進一步限制疫苗技術傳播生產能力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全面關注與疫情相關的貿易措施的使用,儘管美國、瑞士、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反對增加知識產權規則靈活性,但疫情使各國重新審視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促進改革。疫苗作爲公共產品,肯定會促進國際間的互利合作。如果持續堅持“贏家通吃”的遊戲規則,那麼,疫情會加劇國家間的差距,使全球治理走向危機。將疫苗作爲公共產品,就如同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促進其向公平方向發展。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在非正規經濟部門,疫情導致全球多達16億人面臨失去生計的危險,疫苗的可獲得性關係到數以億計的人的生命,更體現了這個世界的公平。

中國以開放包容、互利合作的態度,務實解決疫苗供給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只有各國攜手,才能確保有關疫苗的重要技術、知識產權數據和專門知識得到廣泛分享,確保發展中國家平等獲得疫苗。各國應避免因爲知識產權和經濟收益而對生命權健康權造成不利影響;避免使用“國家安全”等藉口封鎖技術。中國願同各國在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分配等各環節加強合作,戰勝疫情,共同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