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站在教育中央

“如果兒童身體發育測評結果不佳,我們該採取哪些措施?”近日,在重慶第二師範學院西部兒童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沙龍上,學校兒童體育健康促進研究所所長鄧瀟瀟的分享點燃了在場師生的熱情。

這是日常發生在該校產教融合大樓學術報告廳裡的一幕。近年來,學校西部兒童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每半個月就會邀請知名學者、一線專家以及在校師生就“兒童腦科學與教育”“腦科學知識普及·讀書會”等科普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2018年,重慶第二師範學院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共建全國首家兒童研究院,並依託研究院成功申報了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兒童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下設的16個研究所構建起兒童教育、兒童健康、兒童科技、兒童文化、兒童經濟等特色研發領域。30個特色工作室則構建起師生創新共同體,圍繞兒童“家校社共育”“品德教育”“彩繪創意”“兒童戲劇”等內容全方位參與行業應用資源研發。

在學校,兒童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而是舉全校之力爲他們服務。據校長萬書輝介紹,學校在2015年出臺《關於將“服務0—12歲兒童成長”需要培養人才作爲辦學特色的意見》,正式將“服務0—12歲兒童成長”提升至辦學理念,並積極打造特色專業羣,培育特色課程羣和構建市校兩級特色科研平臺羣。

學校建設了一批以兒童爲中心的特色專業羣。以兒童啓蒙師資培養爲特色的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及重慶市本科高校特色專業;以親子服裝爲特色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連續7年亮相中國、倫敦等國際大學生時裝週並屢獲人才培養成果獎、工藝製作獎和視覺設計獎等大獎;以兒童文學爲特色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入選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引進輪滑、飛盤、板球等,建設成爲國家級體育項目示範學校和國際田聯少兒田徑重慶推廣中心。

同時,學校也積極開發以師範專業爲基礎形成的兒童啓蒙教育特色課程羣和非師範專業爲基礎開發形成的“專業+兒童”特色課程羣,更面向全校設置通識教育兒童特色發展模塊、聚力開發兒童多元智能發展選修課50餘門。學校“家庭教育學”“兒童遊戲創編”等10門課程入選重慶市一流課程。

“兒童的發育不僅和營養有關,也和骨密度、體成分、骨齡以及足弓等因素密不可分。”學校創建的“兒童營養與健康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特色科研平臺,立足於青少年兒童強化健康管理與體育鍛煉,已入選重慶市高水平科研平臺培育項目。

“國內千億市場超過80%爲國外菌種,堅持走兒童益生菌自主研發之路,才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該研究中心“90後”博士後龍興瑤斬獲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海外賽現代農業與食品賽道金獎,並榮獲“2023年度重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如今,經過10餘年辛勤培育,該研究中心已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株1000餘株,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關鍵配料和創新技術的高價壟斷,成果轉化多次獲得榮譽獎項。

截至目前,該校圍繞兒童發展領域承擔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178個,立項行業橫向課題173個,出版專著49部、教材20部、繪本14冊。學校兒童辦學特色取得突出成效,產生了一批在全國有一定辨識度的辦學成果,並內化爲學校的文化基因,形成了學校建設富有兒童特色的區域高水平師範大學的遠景目標。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