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趣聞 埃及人與鞭炮難說再見的故事
本週適逢伊斯蘭教傳統節日宰牲節,《環球時報》記者與埃及友人一道,在開羅知名夜市哈里里散步。穿梭於街巷間,突然聞得國內春節常見的摔炮聲(扔在地上即炸的小鞭炮)。埃及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逢年過節放鞭炮是埃及習俗,而放鞭炮的源頭是中國。
追根溯源,鞭炮在埃及其實是個舶來品。早在公元13世紀,中國鞭炮便沿着絲綢之路傳到阿拉伯地區,但埃及人直到18世紀開始,才受西方殖民者的影響流行起放鞭炮。埃及人在抵抗英國侵略時,用火藥製造土製炸彈,這便是埃及鞭炮的近代起源。
埃及人喜歡在齋月放鞭炮,具體時間是每天傍晚開齋時放。據說,他們這是模仿薩拉丁城堡歷史上的開齋大炮。當時,開羅城以大炮聲響爲開齋的鬧鈴,聆聽類似的聲響已經成爲埃及穆斯林開齋的條件反射。
“沒有鞭炮聲響的節日與一般的日子沒有兩樣。”那位埃及朋友說,除齋月期間外,開齋節、宰牲節、聖誕節等節慶也少不了鞭炮助興。對很多埃及孩子來說,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節日禮物。
放鞭炮也是埃及婚禮不可缺少的環節。歷史上,埃及婚禮以鳴槍爲慶祝方式之一。但是,隨着社會風俗的變化,槍支管理的加強,婚禮或晚會上,放鞭炮開始取代鳴槍。
具體買什麼樣的鞭炮,取決於新人的家庭條件,一般埃及新人喜歡五顏六色且聲響大的鞭炮,視其爲歡樂幸福的標誌。這類鞭炮價格不菲。
一些開朗幽默的埃及人還在鞭炮傳入後的數百年間,愛惡搞,就是用鞭炮的聲響嚇唬人。爆炸聲音大、體積小的鞭炮是最受歡迎的,藏起來很難被人發現,往往能夠出其不意。
與中國人節慶時喜歡放色彩斑斕的禮花不同,埃及人往往喜歡聲音大的鞭炮。在埃及人看來,鞭炮聲音越大,質量越好,價格越貴。通常在市場上,能連續多次爆炸的萬響鞭炮或者炸彈鞭炮最受歡迎。
近20年,由於鞭炮引發的安全事件呈高發態勢,加上反恐形勢嚴峻,埃及政府逐步禁止鞭炮進口與買賣。禁令之下,離不開鞭炮的埃及人開始仿製中國鞭炮。埃及全國最大的鞭炮產地是中北部法尤姆省的納茲拉村,該村幾乎所有人都從事地下鞭炮生產,這在當地成爲公開的秘密。開羅城裡的Al-Mosque街是當前埃及最大的鞭炮交易市場,一盒價格從10埃鎊(1元人民幣約合2.8埃鎊)到數百埃鎊不等。
該市場曾經紅火,但在政府持續嚴格的管理措施下,只餘下孤零零幾個鞭炮地攤,且賣的大都是小摔炮。鞭炮價格一年比一年高,以前一盒賣5埃鎊的,現在則需要25埃鎊才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