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打工陷阱多! 新鮮人謹記「三要七不」原則不吃虧

勞動部提醒,求職前應牢記「三要」,應徵時要堅守「七不」原則。(示意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紀佳妘/臺北報導

暑假打工旺季即將到來,不少學生只在意薪水是多是少、福利是好是壞,卻因此掉入職場陷阱。勞動部今(18)日推出求職攻略,提醒青年朋友求職應牢記「三要七不」原則,避免誤入求職陷阱,找工作更有保障。

根據勞動部統計,以2018年爲例,求職者員工申訴僱主涉有「不實廣告」、「扣留證件財物」、「收取保證金」、「指派違法工作」的案件達190件,類型多爲求才內容實際不符及收取保證金等,其中有9件確定開罰,罰鍰金額達106萬元。

以「不實廣告」爲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副組長吳淑瑛表示,實務上許多求職者徵才訊息上寫的是A,不過到面試時才發現是B,徵才工作與薪資與揭露有所不同,依法可開罰僱主30萬至150萬元。

▲根據統計,求職申訴案件中以「不實廣告」案件量最多,若違反相關規定,可依法開罰30萬至150萬元。(示意圖,圖/CFP)

青少年求職經驗不足,容易成爲受騙對象,求職前應牢記「三要」準備、應徵時堅守「七不」原則,並提醒畢業找工作或暑期打工應徵面試時,要隨時留意身旁環境及自身安全,若有任何異狀,須立即離開現場藉故脫身,如遇有疑似不法情事,可向各地方政府檢舉或報警處理。

求職前的「三要」準備,包括「要確定」、「要陪同」以及「要存疑」,也就是在面試前請親友陪同,或是告知面試地點時間,並事先了解應徵公司徵才的內容是否有異樣;至於面試時的七不原則,指的是不繳錢、不購買、不簽約、不離身、不辦卡、不飲用、不非法工作。

隨着現代網路科技發達,3C產品使資訊更容易取得,也有愈來愈多詐騙集團假藉徵人名義利用臉書社羣或Line即時通訊軟體等刊登求職廣告,面試時要求提供金融帳戶存摺及金融卡,求職人可能淪爲詐騙人頭戶;另外也有以「短期打工」、「低勞動高報酬」等噱頭,教唆至ATM取款或至超商收取被害人存摺證件,使得求職者淪爲提款車手收簿手,導致觸犯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