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城遺址出土「中國藍」 2000年前就用來製造複雜顏料

▲這是「商鞅變法」發生地秦都櫟陽遺址考古發掘出的保存較完整的地下室建築。(圖/新華社

本報訊

一塊粉筆頭大小的顏料,在陽光下泛出柔和的淡紫藍色。「這塊出土於櫟陽城遺址‘手工業區’的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這裡的人們已經能夠使用合成手段製造較爲複雜的顏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說。櫟陽城曾是戰國秦國都城,該遺址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遺址規模較大,保存較好,有較完整的城市佈局。文物工作者目前已對櫟陽城遺址進行小規模發掘。從已發掘的部分遺址及出土的建築構件可知,櫟陽城已有城市功能分區。劉瑞表示,此次出土的顏料發現於櫟陽城遺址中3號古城「手工業區」的地層中,可見當時的櫟陽城不僅有君王活動和居住的場所,還有手工製造較爲集中的區域。此次出土的「中國藍」「中國紫」和「中國深藍」混合顏料,成分是人工合成的矽酸銅鋇,它們由石青石綠重晶石石英物質高溫反應生成,技術難度大,稀有且珍貴。30多年前,美國學者首次從漢代陶器青銅器的顏料中分析出藍色和紫色的矽酸銅鋇,命名漢紫漢藍又稱「中國紫」「中國藍」)。上世紀90代,大陸考古工作者秦始皇兵馬俑彩繪中也有發現。(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