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

隨着溫度的升高,涼皮、涼粉和腸粉等美食逐漸受到市民的歡迎。但大家一定要警惕這些食物中隱藏的“美味殺手”——米酵菌酸。天津市疾控中心提示,米酵菌酸是一種毒性極強的毒素,中毒後死亡率較高,要注意預防。

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經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很難被破壞,120℃下加熱1小時仍可保持毒性。一般吃了含有這種毒素的食物後2-24小時就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重者會出現皮膚黃染、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症狀。對於米酵菌酸,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只能見招拆招,對症治療。如果催吐洗胃之後症狀仍不能緩解,則需進行血漿置換來將毒素排出。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且就醫不及時,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危及病人生命。

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麪、酸湯子、吊漿粑、醋涼粉、涼皮、河粉等;變質鮮銀耳和泡發不當的變質木耳;以及發酵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容易產生米酵菌酸。

預防米酵菌酸中毒,要選擇正規廠家購買產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和保質期,觀察產品的性狀,是否出現了黴斑、黑斑、粉斑、綠斑、黃斑等。食物泡發時間要控制好。泡發時間太長,各種病毒和細菌會持續孳生。泡發用水要乾淨,泡發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不過夜泡發。如有不適,及時就醫。一旦發現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時就醫,以免發生嚴重後果。(記者 劉波)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