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 寶林獨有 高大成籲追污染源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擴大,新北市「大粄城食品有限公司」爲粄條供貨商,29日有民衆帶着大批商品到大粄城食品辦退貨。(趙雙傑攝)

國內出現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許多民衆不敢吃粿條、河粉。專家指出,若目前看來,此事件是「寶林」獨有,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會在室溫生長,若放在潮溼環境、沒有及時冷藏,就會滋長,產生致命毒素。中山醫學大學法醫系主任高大成以日本靜岡1936年的「大福中毒事件」爲例指出,可能也是環境衛生不潔污染食材所致,或佐料等發酵食品有問題,目前最重要是儘速找到污染源。

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食物中毒致死關鍵在劑量與毒性,假設每盤的毒量相同,有人吃完,有人只吃一部分,吃得多的人就會比較嚴重,若毒性猛烈,也會造成短時間內發病。

招名威表示,此次食物中毒案,共通點是吃了河粉和粿條,過世的6旬男子並非一個人用餐,同行有2位友人,朋友吃的是炒麪,後來沒事,他卻有事,很明顯,這個毒素不是廣泛在「寶林」的食材裡,但也不會憑空冒出,若這類食品有問題,就不會只限於一家「寶林茶室」,而是所有通路都會出現個案。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也說,現在看來,中毒事件是寶林獨有,若食材放在潮溼的環境,沒有及時放入冰箱,都可能出問題。

高大成29日受訪直言,死者經近1個星期急救治療、葉克膜協助代謝,身體還能驗出殘留米酵菌酸成分,「我覺得很恐怖,一定是吃很多」。

他表示,可檢驗重症病人身上是不是也有這種成分?如果有,就可初步結論是米酵菌酸造成死亡;再來就是找到源頭,雖然現在很多指標指向寶林茶室,但也要在廚房或餐廳中找到米酵菌酸成分所在才行。

高大成以日本「大福中毒事件」爲例,當時是大福使用的麪粉受到老鼠散播「蓋特納芽孢桿菌」,師生吃下後造成千人中毒、44人死亡。他認爲寶林案也傳出當時在清倉,是不是角落髒亂的地方可能有單胞菌細菌感染?

高大成說,中毒民衆吃的東西都不是同品項,推測也可能是佐料有狀況,比如桌上讓民衆搭配的醋等調料也都是發酵食品,或烹煮過程使用的佐料,因此不是全部中毒,而是有加佐料的才中毒,「找到源頭最重要」。米酵菌酸從以前就存在,怎麼現在才爆發出來,需細心向上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