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競合新格局系列報道之四 自動駕駛的中場戰事:融資、併購、上市

上市,這似乎是自動駕駛公司的一道坎。誰先IPO,誰就有可能存活下來,否則,自動駕駛公司極有可能在產品還沒量產應用前就倒下。自去年7月開始,短短半年時間裡,先後有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等多家激光雷達企業宣佈上市,它們試圖通過上市加大融資力度,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進入2021年,這股上市潮持續蔓延,先是無人駕駛卡車領域的圖森未來和智加科技先後宣佈上市,隨後Waymo、Argo AI等Robotaxi領域的頭部玩家也紛紛曝出IPO傳聞。自動駕駛領域的資本大戰愈演愈烈。

除了IPO,自動駕駛公司今年以來融資渠道比去年暢通,不少自動駕駛公司都曝出獲得鉅額融資的消息。但是,越臨近產業化、市場化,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也就越激烈。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自動駕駛公司卻在今年不得不接受被收購的命運。

自動駕駛公司成爲汽車行業“吞金獸”

6月23日,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WeRide對外公佈了其5月的融資信息。據瞭解,文遠知行本輪總融資金額達3.1億美元,由國際知名產業投資機構Alliance Ventures(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基金)戰略投資。文遠知行在5月宣佈完成的C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IDG資本、和創投資、基石資本、Cypress Star、雲九資本、K3 Ventures等,文遠知行前期投資人CMC資本、啓明創投、瓴峰資本等也繼續參投。今年1月,文遠知行剛剛完成3.1億美元的B輪融資。在過去5個月時間裡,文遠知行完成了總額超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33億美元,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6月8日,禾賽科技宣佈完成超過3億美元的D輪融資,領投方包括高瓴創投、小米集團美團中信產業基金。參與本輪融資的還有華泰美元基金,以及老股東光速中國、光速全球、啓明創投等。據瞭解,禾賽科技原計劃登陸科創板,今年1月其科創板招股書已經獲得受理,擬募資20億元,用於智能製造中心、激光雷達專屬芯片、激光雷達算法研發等。但3月,禾賽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請。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禾賽已完成累計融資數億美元,股東包括德國博世集團、百度、小米集團、美團、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光速、啓明、中信產業基金等。

6月3日,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縱目科技也宣佈完成1.9億美元的D輪融資,投資者包括小米等。通過本次融資,縱目科技有望在小米智能場景應用領域展開多維度合作。

5月11日,圖達通宣佈公司已於日前完成了6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圖達通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鮑君威指出,此次融資將用於強化在中美兩地的研發,以及支持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性能激光雷達量產供應鏈體系。

更早之前,今年2月,小馬智行宣佈獲得1億美元的C+輪融資。至此,小馬智行其完成了總額爲3.67億美元的C輪融資,新投資方爲文萊主權財富基金文萊投資局和CPE。去年11月,小馬智行曾宣佈獲得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旗下的科創投資平臺(Teachers’Innovation Platform,TIP)領投,投後估值超過53億美元。過去12個月內,小馬智行完成總額近9億美元的融資;成立4年來,其總融資額已超過11億美元,投資者有投資機構,也有整車企業。

同樣在今年2月,長城汽車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完成Pre-A輪融資。據悉,該輪融資由首鋼基金領投,美團、高瓴創投跟投,金額達數億元。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公司的融資事件不斷被披露。據不完全統計,對外公開披露的24起融資事件涉及總融資金額高達176.4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的總額,可見今年自動駕駛行業的火熱程度。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動駕駛是當前的投資熱點,成爲繼新能源汽車之後汽車產業又一個風口。在自動駕駛公司普遍獲得資本支持的同時,頭部企業的聚集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一方面,頭部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支持,這給它們繼續進行技術積累、探索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那些未能搶先獲得資本支持的企業,面臨更大資本壓力的同時,也面臨被收購甚至難以爲繼的困境,這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行業的頭部聚集效應。

“燒錢”快 盈利慢 自動駕駛公司資金壓力大

儘管自動駕駛獲得了資本的青睞,看上去“不差錢”,但實際上,這些自動駕駛公司卻很少有盈利者。創辦自動駕駛公司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無論是技術研發、測試,還是人才團隊的積累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大部分自動駕駛公司的資金壓力都很大。

自動駕駛雖然是一種被普遍看好的前瞻技術,但自動駕駛要想實現商業化運營存在很大難度,大部分自動駕駛公司還處於商業模式探索、技術積累的階段。即使有些企業已經實現商業模式落地應用,但相比投入,營收也少得可憐,而且盈利過程非常漫長。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融資“續命”。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yan Salesky就稱,自動駕駛是一項資本密集型業務

“自動駕駛技術很多還停留在概念、研發階段,距離產品裝車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時間。”曹鶴表示。雖然自動駕駛很熱,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新車都具有一些智能網聯功能,但自動駕駛公司的很多產品都未能開始大規模商業應用,也因此,很難創造營收,只能不斷融資。

翊珩科技首席執行官劉文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法規等的限制,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還很難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只能在景區、礦場等有限的場景內試點。尋求商業化應用成爲自動駕駛公司生存的關鍵。宏景智駕戰略和業務拓展副總裁楊武表示,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企業而言,推動創新技術量產落地,實現商業價值的轉化至關重要。

天瞳威視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若瑜也認爲,自動駕駛企業一方面要推進技術的應用,一方面要爭取資本的支持。這也是一些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能率先IPO的重要原因。因爲商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落地可能要早於乘用車。但即使這樣,商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公司資金狀況也不容樂觀。

圖森未來的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爲0.9萬美元、71萬美元、184.3萬美元;而同期的成本與費用則分別爲4554萬美元、8799萬美元、1.76億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圖森未來的研發投入分別爲3228萬美元、6361.9萬美元、1.32億美元;銷售費用分別爲108.5萬美元、81.4萬美元、131.3萬美元;管理費用分別爲1217.5萬美元、2196萬美元、3730萬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圖森未來運營虧損分別爲4552.9萬美元、8728萬美元、1.74億美元;淨虧損分別爲4503萬美元、8488萬美元、1.78億美元。雖然獲得資本青睞,併成爲自動駕駛全球第一股,但圖森未來的盈利狀況仍堪憂。沒有盈利,資本壓力可見一斑。而“燒錢”快、盈利慢,是自動駕駛公司的普遍現象,他們普遍都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

初創公司頻被收購

一方面,自動駕駛公司被資本看好,更多的創業者涌入這個行業;另一方面,一些初創企業因爲資金壓力等困擾,頻頻被收購,尤其是一些有實力的大型車企,希望能通過收購初創自動駕駛公司,完成自身技術的積累,或組建自己的自動駕駛公司。

4月27日,豐田汽車在其官網宣佈,其子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 Inc.已同意以5.5億美元現金收購Lyft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Level 5。Lyft將獲得2億美元的預付款,其餘3.5億美元將在5年內支付。除了收購Level 5,Woven Planet和Lyft還簽署了使用Lyft系統和fleet數據的商業協議,以提升Woven Planet計劃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並加快其商業化進程。

今年3月,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通用汽車旗下Cruise正在就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Voyage(主要在退休人羣社區開展自動駕駛運營)進行談判。這位知情人士稱,兩家公司正在進行認真討論,但目前尚沒有達成協議。如果達成協議,雙方可能把Cruise的工程和軟件能力與Voyage在退休社區市場的部署結合,而退休人羣社區非常適合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

早在去年10月,德爾福就宣佈要收購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nuTonomy,協議收購價格4.5億美元,其中包括4億美元的現金以及5000萬美元的績效回饋。nuTonomy是第一家將無人駕駛出租車交付到普通市民手裡的公司,目前其已在新加坡和美國波士頓兩地開始運營服務。據悉,德爾福的自動駕駛部門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名員工,而nuTonomy的收購將帶來100多位新成員,其中包括7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目前德爾福共有100多名員工在進行自動駕駛研究,收購完成後,nuTonomy的100多名員工也將併入其中。

同樣在去年,優步及Aurora Innovation宣佈,優步的自動駕駛部門ATG將被AuroraInnovation收購。這筆交易預計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ATG的估值約爲40億美元,而該部門在2019年4月的估值爲72.5億美元,當時軟銀、Denso和豐田入股。優步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將加入Aurora Innovation董事會,並將向Aurora Innovation投資4億美元。交易附帶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優步和ATG的投資者和員工預計將擁有Aurora 40%的股份;優步將單獨持有26%的股份。

自動駕駛行業迎來IPO元年

今年,自動駕駛頭部企業讓我們看到了曾經造車新勢力的身影。搶灘一級市場,力圖儘早IPO成爲它們的主要訴求。在花錢如流水的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誰先上市誰先活”的遊戲規則依然適用。今年有望自動駕駛將迎來IPO元年。

4月,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爲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發行價爲40美元,之前發行區間爲35美元至39美元。圖森未來此次發行3378.4萬股,募資總額爲13.5億美元。

緊接着,5月,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智加科技(Plus),宣佈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HennessyCapitalInvestment Corp.V(以下簡稱HCIC V)簽訂了正式的合併協議,合併完成後智加科技將成爲上市公司,預計將使用“PLAV”這一股票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根據交易條款,合併後公司市值約爲33億美元,並將獲得約5億美元的新融資,其中約1.5億美元來自包括BlackRock,D.E.Shaw等國際知名基金的投資人根據交易估值對公司進行的PIPE投資,3.45億美元來自HCIC V上市時的融資。

近日,有消息顯示,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考慮今年年底前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規模約20億美元,其確定保薦人爲中金公司,最快將於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這不是商湯科技第一次被傳出IPO的消息,儘管同樣未得到有關方面的確認,但其正在積極謀求IPO並非空穴來風。公開資料顯示,創立於2014年11月的商湯科技,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並已在多個領域有成熟的應用。在汽車行業,憑藉原創AI技術的通用性和靈活性,商湯SenseAut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可爲智能車艙打造便捷、安全、個性化的全場景智能服務,以及爲智能駕駛提供以視覺爲核心、多傳感器融合的道路全場景感知方案。今年上海車展上,商湯科技首次完整展示了SenseAuto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DMS(駕駛員感知系統)、OMS(乘客感知系統)、無感解鎖車門、虛擬行車伴侶和車內AR娛樂功能等。

6月9日,Bryan Salesky透露,Argo AI預計將在明年公開上市。Salesky表示:“我們正在積極融資,今年夏天將開始進行私募融資,然後我們期待着能在明年上市。今年的融資肯定會爲我們提供足夠的資金,並幫助我們繼續擴大規模。”據瞭解,Argo AI的投資者包括福特汽車和大衆,兩者分別持有Argo AI 42%的股權。去年,大衆完成了對總部位於匹茲堡的Argo AI的26億美元投資,該筆投資對該公司的估值略高於70億美元。知情人士透露,Argo AI當前正處於技術研發的晚期階段,該公司正在邁阿密等六個城市展開測試。

此外,外媒報道,幾位知情人士透露,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即將完成與Reinvent Technology Partners Y公司的合併交易,後者是由LinkedIn(領英)聯合創始人兼投資人Reid Hoffman、Zynga創始人Mark Pincus和管理合夥人Michael Thompson最新聯合創辦的特殊收購目的公司。

還有消息人士透露,地平線正考慮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或融資10億美元,最早可能於今年年底上市。據悉,地平線正與上市顧問準備此次股票發行,因交易還處於商議階段,IPO交易地點和時間等僅爲初步信息。

Waymo也被曝出正在與外部投資者洽談,擬籌集多達40億美元的額外資金,以推動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已經討論了最終上市的計劃,即從母公司Alphabet分拆出來。

自動駕駛公司積極謀求上市,不僅是因爲IPO能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壓力,IPO還被認爲是企業實力的一種表現。Cruise方面就曾表示,目前自動駕駛領域正在進行的IPO是行業實力和自動駕駛所帶來機遇的一個重要標誌。隨着自動駕駛商業應用的不斷探索和推進,這個行業有望從單純的資本“寵兒”,向最具價值的商業應用推進,尤其是在疫情等因素的推動下,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的商業應用被提上日程,有了切實可行的應用案例做引導,自動駕駛的前景將越來越明朗。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