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旋風 顛覆你的耳朵

背景圖片◎圖/美聯社路透

背景圖片◎圖/美聯社、路透

背景圖片◎圖/美聯社、路透

疫情期間,實體娛樂活動從大型展演到小型VR空間體驗等,均受到疫情衝擊,相較之下,各式「宅娛樂」如影音串流服務家用遊戲市場等反而受到居家時間增加影響而逆勢成長,其中以聽覺爲主的Podcast(播客)在各大音樂串流平臺(如Spotify、Apple Music)被視爲新戰場,新創平臺在鎖定不同利基市場下,更以豐富節目、多元服務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Podcast是繼TikTok短影音熱潮後,下一個值得了解的重要科技內容產業趨勢。

相較於一般廣播單向、單一次播放的特性,Podcast具備可下載存取檔案、不用即時收聽、可以訂閱推播等特性,改變聽衆被動接收訊息模式,結合RSS feed的訂閱功能,更可在第一時間自動更新聽衆所訂閱的節目內容,在數位聯網使用情境下,提供聽衆更多元與彈性的收聽模式。同時,更多用戶利用簡單的錄音裝置創作節目,並利用免費託管(Hosting)、發行(Distribution)平臺,帶來更豐富的用戶創作內容,也打破音訊內容創作者多爲專業媒體或組織的傳統

數位化時代下,消費者媒體使用習慣改變,衝擊音樂產業過去購買實體影音CD、DVD產品的獲利模式,快速興起的串流音樂平臺透過用戶訂閱費用或單次購買下載分潤(以Pro-rata方式),提供傳統唱片公司或音樂創作者獲利的管道。然而,由於串流音樂平臺業者必須付出高額分潤,因此包括Spotify、Apple Music等跨國平臺,即使用戶數量增加,目前仍難以穩定獲利,同時以流行音樂爲主要內容的服務也較難提供獨佔內容,實現差異化。

對此,串流音樂平臺鎖定Podcast節目帶來的廣告效益以及獨佔內容,進一步強化過去平臺上的音訊節目內容,如Spotify在2016年便提供脫口秀、喜劇等非流行音樂內容,而隨着Podcast發展愈趨火熱,Spotify進一步於2019年斥資5億美元收購Podcast製作公司Parcast和Gimlet Media,以及Podcast創作、託管平臺Anchor,同時陸續投入1億美元與知名Podcast主持人Joe Rogan簽署獨家合約,並與前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巴馬、DC漫畫合作新節目。

此外,財經新聞彭博於2020年9月9號的報導指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索尼音樂娛樂(簡稱索尼音樂)計劃在2020年發行近40個Podcast節目,而負責Podcast業務的主管之一Tom MacKay亦表示:「Podcast可與新類型音樂媲美,對此公司未來將需要更多此領域人才(包括節目主持人與製作人)」,顯示具多元內容的Podcast已成爲流行音樂業者或平臺佈局更大的音訊內容市場重要目標

相較於其他後進的Podcast服務,蘋果於2005年便在iTunes中設置專區推出Podcast服務,由於Apple Podcast內建於iOS系統,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下,已是全球最大的Podcast平臺,更擁有超過750,000個節目,而蘋果也在2019年開發者大會中將Podcast從iTunes拆分出來成爲獨立App,同時宣佈將開始針對Apple TV+節目製作相關Podcast內容。

在蘋果做爲開拓者之下,許多新創公司也應運而生,如2007年成立於美國加州的Stitcher,提供付費原創節目,並推薦其他用戶聽過的節目,強化社交功能;2018年在美國創立的Luminary,以打造Podcast版的Netflix爲市場定位,一方面透過分潤爲創作者提供更多元獲利來源,另一方面則針對Podcast聆聽提供個性化體驗,顯示以不同利基切入市場的服務方興未艾。

然而根據不同市場調查機構(如Statista、Edison Research)資料顯示,目前Podcast仍以35歲以下、年收入、教育程度較高族羣爲主,聽衆族羣仍有待拓展,同時在獲利方面,目前以節目主持人口述置入廣告內容爲主流,對於廣告主而言,難以瞭解廣告成效與用戶輪廓,而對於提供獨佔內容的平臺而言,Podcast也不如音樂能被反覆重播聆聽,不僅需持續導入新內容,如何精準找到或服務目標聽衆需求,均成爲Podcast服務必須面對的問題。

面對智慧音箱、自駕車等科技逐漸成熟,在5G聯網環境創造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的內容無縫接軌生活情境下,臺灣內容與平臺業者應放眼音訊市場具有陪伴性的特質,切入其他娛樂服務無法使用的情境(如開車、上班等),開拓更多內容接收時間。

放眼亞洲市場,相較於影視相關內容上,臺灣面對高度資本化的市場競爭,以及外國平臺爲主流的線上串流市場,經營音訊市場所需資源較少,從一般民衆到專業人士均可輕易創作,對於具多元軟實力的臺灣而言,可做爲發揮重要利基。

臺灣的Podcast平臺目前除了SoundOn、Firstory之外,其他如音樂串流平臺KKBOX也在2020年設置以華語節目爲主的Podcast專區,加上大量原創節目,使在地化內容具有強大競爭力。儘管中國如喜馬拉雅FM、得到等音訊分享平臺已佈局華語市場,然而臺灣擁有創作自由廣納亞洲、歐美與東南亞多元文化,一方面應創作更多在地化內容深耕本土市場,另一方面則可思考利用臺灣多元文化特質,輸出精緻Podcast內容以佈局未來的音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