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保安與騎手的緊張關係,如何走出“互相傷害”?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杭州西溪世紀中心一名保安與外賣騎手發生衝突,疑似保安要求外賣騎手下跪,引發關注。

8月13日凌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發佈警情通報。通報稱:2024年8月12日中午,某外賣平臺一男性外賣騎手王某某在我區西溪世紀中心園區送外賣過程中將欄杆踩歪,被園區保安攔下,該外賣員因擔心影響其他訂單派送遂下跪,後引發現場人員聚集。屬地派出所接警後立即出警赴現場處置,對涉事人員依法開展調查,後續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通報澄清了一些事實,但對個別細節未作出迴應,比如“被園區保安攔下”,是如何“攔下”的,是否如網傳的“拔車鑰匙和罰款”?在這起衝突事件中,園區保安沒有執法權,其行爲是否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正如通報所說的,“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事實上,外賣配送進小區的“最後一公里”難題由來已久。外賣騎手爲了高效送餐,就需要進入小區和上樓入戶。但是,在安全管理的重壓之下,保安不得不對企圖進入的外賣騎手和快遞員予以阻攔。前不久還出現了小區保安以“闖崗”爲由用安保器材鎖住外賣員一隻腳的一幕。

最近熱映的電影《逆行人生》,主題也是有關外賣騎手的工作環境與生存狀況的。畢竟,根據國家統計局曾經公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有2億靈活就業者,其中有1300萬外賣騎手。他們風裡來雨裡去,爲千家萬戶帶去餐食,早已成爲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社會羣體。但是,他們的勞動權益保障卻並不到位,在送餐過程中也常常遭遇不公對待。與此同時,在平臺算法的壓力之下,外賣騎手的交通違規行爲屢見不鮮,也讓道路交通安全面臨挑戰。

外賣騎手和小區保安可以說都是社會普通人,按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本不應如此對立緊張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問題在於,小區有小區的規定,平臺有平臺的算法。小區要求保安將外賣騎手拒於門外,平臺要求外賣騎手送餐上門。當小區的規定與平臺的規則相互碰撞而發生矛盾時,難免會出現保安與騎手之間的相互傷害。

在無法改變這些剛性規則的情況下,小區保安與外賣騎手理應互相尊重,而不是把對方視爲敵人,甚至互相傷害。具體而言,小區保安可以對外賣騎手網開一面,而外賣騎手也應遵守小區的安全規定。

當然,更爲根本的還是全社會合作共治,共同推進城市社區管理與外賣平臺監管的制度變革,徹底扭轉這樣一種不健康甚至是相互對立的社會關係格局。小區管理應更加人性化,爲外賣騎手提供更多便利,既方便外賣騎手,也便利小區居民。從外賣平臺來看,應加強對外賣騎手的勞動權益保障,在出現類似情況時可以更多爲外賣騎手提供救濟和幫扶。

作爲社區居民和外賣消費者的每個人,也可以行動起來。外賣消費者可以多一些諒解,不必對外賣騎手咄咄逼人,稍不如意就差評相加。社區居民可以多同物業管理公司、居委會和業委會等機構溝通,推動社區向外賣騎手開放,打造騎手友好型社區。

從政府部門來看,也應該推動外賣平臺監管和城市社區管理方面的創新。比如,杭州一些小區實施了“小哥碼”,讓外賣員有了專屬電子通行證,方便他們掃碼進出小區和配送外賣。

可以看到,諸如此類的城市治理創新一舉多得,可以緩解外賣騎手、小區物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緊張關係,減少互相傷害,增進社會和諧。我們期待這起事件可以帶來這些方面的正向反思,並推動城市治理更加人性化和以人爲本。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馬亮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