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穩定與大陸經貿關係 永保安康
旺報社評
臺灣3月出口達435億美元,突破去年單月415.8億美元的高峰,再創歷史新高。在俄烏戰火蔓延與疫情反覆的不利條件下,出口能有如此亮眼表現,實屬不易。只是,政府不可沾沾自喜,陷入短期數字迷思,而忽略大環境的惡化。
出口創新高大陸貢獻多
3月出口能續創新高,主要是因爲大陸半導體晶片及資通訊產品需求熱絡,帶動訂單大幅成長。然而,這是建立在大陸疫情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也就是說,3月出口源自2月以前的訂單,當時大陸生產重鎮如深圳、東莞及上海等,還沒進入大規模封鎖階段。如今隨着疫情擴散,主要城市疫情防控措施都進一步升級,甚至延長封城時間。這不只造成生產延宕,也讓未來訂單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勢必影響後續訂單。
另一方面,臺灣出口創新高的背後,主要不是外部需求「量」的提升帶動,而大部分來自於出口物價的拉擡,這與全球升溫的通膨走勢有關。特別是俄烏衝突讓原本居高不下的原物料價格,再度向上飆升,無形中推升了各國出口總值。如果排除掉物價影響,臺灣出口表現就會大打折扣。對比今年跟去年同期,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物價指數約成長11%,若不計這11%物價漲幅,純粹衡量出口量的變化,成長率恐怕就會掉至個位數,甚至不排除衰退的可能。
政府評估當前出口情勢需要謹慎,不能被短期新高數字假象迷惑,從而做出錯誤判斷。畢竟出口是臺灣重要經濟命脈,稍有差錯,就會嚴重影響經濟表現。尤其是這一兩年在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還能繳出如此亮眼成績單,出口貢獻功不可沒。
國發會近期一份報告指出,從1981到2020年,40年來臺灣經濟與出口成長率相關係數達0.84,如果把時間縮短到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的20年左右,即1998年~2020年,更提高到0.94 (數值最高爲1),清楚顯示臺灣經濟與出口成長率之間,具有高度關聯性,而且隨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關聯性不斷提高。也就是說,出口好,經濟就好,可以推論,出口不好,經濟就不會好。
地緣惡化兩岸更需合作
除此之外,國際上普遍喜歡用經常帳順差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美國就用此作爲匯率操縱國的一個判斷標準。2021年臺灣這個指標達14.9%,不只創下34年新高,離1987年的高點15.6%僅一步之遙。其他出口大國,德國爲6.2%、韓國4.9%、中國大陸1.8%,臺灣經常帳順差佔GDP比重爲全球之最,可見出口對臺灣經濟的重要。
提到出口就不能忽略兩岸貿易高度依存的事實,3月創新高的出口,41.4%來自於大陸市場的貢獻,其中61.2%是臺灣最強也是最具優勢的電子零組件產品。這些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剛好都是這一波大陸疫情最爲嚴峻的城市,如上海及崑山等,皆已陸續進入封城狀態,當地生產活動勢必大受打擊,連帶也會波及臺灣出口。
政府應審慎評估未來出口的趨勢變化,針對可能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及早示警並提出因應策略。而不能只想當喜鵲、不當烏鴉,一味報喜不報憂。甚至陷入短期出口新高迷思,以爲未來晴空萬里,因而嚴重誤判出口情勢。當然,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更應該拉高格局、拿出高度,正視大陸市場對臺灣出口的重要性,積極思考如何利用臺灣出口優勢,結合大陸龐大的轉型與內需動能,創造互利雙贏的結果。
尤其俄烏戰爭持續延燒,全球地緣政治急遽惡化當下,臺灣更要戒慎恐懼,不能成爲大國競爭戰爭代理人,穩定的兩岸關係與經濟,纔是人民的幸福。臺灣製造能力對大陸經濟持續發展很重要,維穩未必代表要投降,臺灣需要有智慧的領導人帶領檯灣永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