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7點起牀假日睡到快12點 補眠小心造成「社交時差」

▲休假日一直補眠,當心身體制造時差。(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洪菱鞠/臺北報導

清明4天連假即將展開,但近期疫情嚴峻,不少人儘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計劃乖乖待在家防疫,順便趁着連續假期好好補眠,把平常工作日沒睡飽的一次補回來,國際睡眠科學科技協會理事江秉穎卻提醒,這樣補眠法反而會造成生理時鐘失調,替身體制造時差。

江秉穎在新書《一級睡眠術》中提到,很多人會在週末補眠,這個習慣其實不好。很多學生上班族平日讀書或工作到很晚,認爲週末補眠可以消除疲勞,或是可以還一些「睡眠債」,但長期在週末補眠,例如平常7點起牀,週末卻睡到快12點,起牀時間和平常差了4小時,反而導致「社交時差」,對身體是一種負擔,就像是搭飛機杜拜又再飛回來,形同幫自己創造了4個小時的時差讓生理時鐘去承擔。

生理時鐘不只大腦有,身體的每個器官、組織和細胞都有,調時差其實對身體是有壓力,若大腦的生理時鐘出現異常,全身的生理時鐘都會發生問題,也就容易生病。江秉穎建議,週末如果真的需要補眠,儘量不要超過兩小時,最好能維持平常的起牀時間。

除了假日補眠,有些人在放假前一天則是比較晚睡,但因生理時鐘的關係隔天和平常一樣早起,導致不到中午又想睡。江秉穎指出,最好是平日或假日都維持正常作息,同樣的時間睡覺,同樣的時間起牀,若避免不了放假前一天比較晚睡,可用午睡的方式來解決,而午睡不宜超過30分鐘。

▲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理事長江秉穎,在《一級睡眠》中分享如何好眠。(圖/三民書局提供)

►美到沒天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