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如酒駕! 成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關心過勞

▲成大醫院職業環境醫學醫師藍凡耘。(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今年2月中發生在國道5號上的賞櫻團嚴重翻車事件,引發是否職業駕駛員工時過長」、「過勞問題的關切與討論,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藍凡耘醫師表示,在職業醫學上,「過勞」會增加引發心血管病的風險,但在此之前,長時間工作即可能造成「疲勞」的問題,像職業駕駛員開車打瞌睡可能導致的重大交通事故

藍凡耘醫師說,長時間工作造成的「疲勞」,包括生理層面的「想睡覺」與心理層面的「失去繼續(投入)工作的動力」。當我們生理上想睡覺時腦部的活動與眼睛反應會減慢,體溫心律血壓、呼吸速率與腎上腺素都會減少,甚至可能打瞌睡,如果駕駛員在國道上打瞌睡4秒鐘代表有約110公尺的行駛期間,車輛是完全失去控制的,自然增加了肇事機會

打瞌睡在學術上稱作「微睡眠」,約4-5秒的短暫淺眠,一般工作者打瞌睡可能造成工作效能降低、自身受傷或產品瑕疵,但在醫療運輸業等行業,打瞌睡就可能危害到他人的安全或造成災害

藍凡耘說,根據澳洲研究發現,當駕駛員連續17小時不睡覺,發生車禍的風險與酒精血中濃度達每100毫升0.05克(0.05%)的駕駛員相當,是精神良好駕駛的2倍風險;若駕駛員連續24小時不睡覺,則發生車禍的風險與血中酒精濃度達每100毫升0.1克(0.1%)的駕駛員相當,以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酒駕血中酒精濃度標準定義的0.03%,或刑法定義的0.05%,已超過1倍以上。至於所謂的「過勞」,在醫學上特指因爲工作超時或其他壓力因素,使得工作者促發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

藍凡耘指出,在實務上,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工作相關因素包括:異常事件:如被迫從事違法行爲、造成公司重大損失事件等重大精神或身體負荷、工作環境變化等。短期工作過重:發病前約1周內,從事與日常工作內容相較、特別過重的工作。長期工作過重:如長期月平均加班時數超過45小時,隨加班時數之增加,其工作與發病之相關性增強。惡劣工作環境:如高溫作業輪班作業。

而在職業醫學上,藍凡耘說,過勞主要系根據「睡眠剝奪」理論:因工作佔去太多時間而缺乏足夠的睡眠,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與惡化。根據研究指出,當睡眠時間在5小時以下,相較於可睡6-8小時的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性爲1.8-3.2倍。

藍凡耘醫師說,根據最新發表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的文章,與日本相較,臺灣的過勞認定個案比例僅爲日本認定過勞的0.42倍,然臺灣勞工月平均工時較日本勞工多出約20個小時,顯示臺灣實際個案認定有低估情形

目前成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受勞動部職安署委託,提供南部地區勞工辦理職業傷病診治服務,不僅職業駕駛的過勞議題,舉凡所有勞工職業傷病的認定、諮詢和傷病勞工的復工及工作調整事宜,皆可尋求成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的診治與服務,歡迎善加利用,維護勞工良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