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兩週了,民衆、政府可作的三件事
距離八仙樂園粉塵爆事件已逾兩週,新聞熱度略有消退,然而受害者後續身心復健、療養的挑戰才正要開始,筆者一向主張在面對「病人」時,不要只看到他們「病」,更要看到「人」的部份,這也是此次事件中最常被忽視的觀點。針對那兩百多位較嚴重的傷者,社會、政府能做什麼?筆者在此有以下的呼籲:
一、勿再報導或轉貼關於病患私生活的新聞:除了身體上的復健,傷者接下來亦需面對心理上的重建,我們可以報導他們的「病」,但請不要過度報導他們的「人」,可以報導病情,但無需揭露其私領域,包括不要再以「妙齡大學女慘遭祝融毀容」之類的聳動標題揭露其私人背景,甚至去搜尋其臉書,找出其過去的美麗照片供大衆去想像、比對其未來可能的落差;也無需在此時去強調他們的受難有否影響到情人對他們的態度,這是他們小市民的私事,不要用新聞去幹涉。
而如果民衆在過去兩週內曾在自己的社區網站上轉貼上述這類的新聞,請自發性的刪除這類的貼文吧!社會大衆越去評論他們的私人隱私背景、或其未來在外表上的可能落差,只會讓傷者接下來的心理重建之路更加艱辛。
▲塵爆傷患未來將面臨艱辛漫長的復健之路。(圖/記者陳明仁攝)
二、由政府協調以「專案」方式加聘臨時復健醫療人力:憑心而論,這次八仙事件,兩週下來的醫療效果相當不錯!爲什麼?不諱言是有許多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回醫院幫忙,甚至有人連續工作了幾天未休憩,如果不是有這麼多醫護人員用愛心硬撐,我敢說,這兩週的傷亡率會比現在的高上許多。但就算愛心有餘,醫護人員的體力能「撐」着提供這樣的醫療品質多久?是後續值得正視的議題。
兩週後,許多傷者將陸續面臨艱困的身體復健,包括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然後目前幾家收容八仙樂園粉塵爆燒燙患者的醫院,其原本所配額的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均是照其原本的復健科個案量所聘請,而燒傷復健所需的難度與需付出的時間甚多,若以各院原本的復健人力去應付這次燒傷事件的個案所需的額外療程,則極可能影響該院整體的醫療品質,這對各院原本的復健患者或這次八仙樂園粉塵爆燒燙患者均非好事。
八仙樂園粉塵爆事件的捐款兩日內即已達1.5億元,行政院更宣佈動用第二預備金75億元備援。這些錢可以作的用途極廣!在此呼籲政府能出面協調各界捐款,協助收容八仙樂園粉塵爆事件的各醫療院所以「專案」方式加聘具國考證書資格的臨時全職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人才,以應付後續漫長的復健療程、確保醫療品質。
三、協助家屬未來的居家照顧:在不久的將來,許多傷勢較輕的患者日後可能回家由家屬自行照顧,但燒傷復健的路途極爲不易,政府或有獲得捐款的民間相關單位,可以協助並補助家屬聘請具有相關照顧經驗的居家照服員,減輕家屬未來一長段時間的照顧負擔,讓原本的家庭運作能儘快恢復正常軌道,甚至可以補助國內其他嚴重燒傷病患的家庭,這一點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補助醫藥費用。否則一但造成家屬時間或體力上的過大負擔,所衍生出的問題將超過許多患者家庭的負荷。
這次的八仙粉爆事件,讓人見證到臺灣人的熱心,但如何不讓過多的關注造成傷者的心理負擔?上億元的捐款該怎樣用在刀口上?我相信,勿再報導或轉貼關於病患私生活的新聞,由政府協調以「專案」方式加聘臨時復健醫療人力,協助家屬未來的居家照顧,是事發兩週後,民衆、媒體和政府可以自省、思考的方向。
●作者施以諾,現任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副教授、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理事長。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