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家:減排是全球性目標 應避免引發的不平等

自今年初以來,綠色復甦成爲了各國推進疫後復甦的主題

在以“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爲主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上,中歐定價成爲圓桌會議的一大議題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王毅認爲,中國在碳定價或者碳相關的政策中是不斷趨嚴的,碳交易可能在未來碳達峰和碳中和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發達國家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但是多年以來,以歐盟爲代表的發達國家並沒有真正落實這樣的行爲。歐洲碳定價行動小組主席法國財政部長阿爾方戴利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的確,歐盟對此的承諾未實現。碳減排是全球性目標,應避免因此引發的不平等問題

難點

新華社報道,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全國碳市場”)啓動步入倒計時。王毅認爲,碳定價是目前推進碳交易市場的難點。“因爲碳交易市場本身並不完全是一個自由市場機制,具有一定的人爲因素。無論在總量的設定上,還是減排的速率和方向上,都需要人爲來確定成本。”他稱。

目前,歐洲氣候交易所是目前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碳交易所,2020年的碳交易成交額佔全球交易所成交金額的88%。

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意大利經濟部長西尼斯卡爾科認爲,在碳定價機制設計的問題上,穩定性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爲在企業減排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不同經濟活動投資活動的影響。以穩定的碳定價爲基準,將加大各方對減排的投資意願。此外,碳定價必須與收入的回收機制相結合,比如用稅收的方式。

法國碳定價委員會主席奎內則認爲,對綠色投資和創新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碳定價的問題,而是碳交易市場的範圍問題。首先,在空間範圍內,全球各國的碳配額定價不均,魁北克加州等地的碳配額價格低於歐洲。其次,在行業範圍內,並非所有的行業都加入到減排範圍內。

奎內稱,在社會範疇內,要考慮如何使碳交易獲得在企業獲得更高的接受度。碳定價是一箇中心化的拍賣形式,需要考慮以此引起的重新分配所帶來的影響。

各國面臨的挑戰壓力不盡相同

對於節能減排,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因工業化進程不同,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不盡相同。

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周小川此前曾撰文表示,如果歐洲要徵收碳邊境稅,應該要求發達國家把徵收邊境調節稅的收入用於購買發展中國家出口的負值碳配額,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或者具體出口國的減排。

西尼斯卡爾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推進碳關稅政策,會對全球其他國家帶來一定影響,如影響稅率差異,同時也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不過,他認爲,推進碳關稅,歐盟還沒有等到一個成熟的時機,從近期來看這可能不會成爲一個現實

阿爾方戴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減排問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對一定程度差異,疫情使得此種差異愈發顯著。“的確,歐盟有很多的承諾無法達成,但我們的確有此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來達成減排目標。”他稱。

但是,阿爾方戴利也稱,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上,全球最貧窮的國家,比如非洲南美洲等,受影響最大,“雖然發達國家也在受到傷害,但受損程度可能輕得多”。

有鑑於此,阿爾方戴利認爲,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上,需要建立充分、有效的機制,使得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獲得更大的益處。他認爲,碳交易的時候是一個工具,但當其涉及到當前貿易關係、政治環境的時候,可能會異常困難。碳減排是全球性的目標,需要避免產生一個因此進一步的激化不平等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