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陸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花旗:電池商出口無大的下行風險

圖爲廣州一家新能源車的工廠。(資料照/新華社)

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花旗對此評論稱,中國電池供應商的產能擴張和資本支出週期可能會放緩,但總體沒有大的下行風險。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強勁是因產業鏈競爭力強,而非獲得鉅額的國家補貼。

香港《信報》報導,花旗指出,鑑於歐盟僅佔中國出口規模的約20%至25%,而全球有195個國家,中國原始設備製造商的總體出口戰略應不會遭遇大的下行風險。

花旗表示,如果對歐盟出口佔25%,比亞迪2024年的銷售目標是400萬輛汽車,其中10%是出口,那麼潛在的歐盟調查僅會減少比亞迪10萬輛車的出口銷量,也就是比亞迪2024年的銷量會潛在地從400萬輛減少至390萬輛。

崔東樹則在個人公衆號上撰文稱,中國新能源補貼在去年底已完全退出,而且爲了公平競爭,大陸要求地方在2018年底開始就不能給新能源車補貼,規範市場秩序。隨後國家補貼有序退出,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

崔東樹認爲,歐盟不應隨意動用單邊經貿工具來阻止或提高中國電動車在歐發展和經營成本。中國也應該積極應對,有理有據有節的應對調查,力爭最好的結果,又稱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後的必然伴生現象。

歐盟執委會週三就是否徵收懲罰性關稅展開調查,此舉旨在保護歐盟製造商免受進口的低價中國電動汽車的衝擊。歐盟執委會將有長達13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於歐盟10%進口汽車標準稅率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