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補貼調查”下,中國電動汽車仍受青睞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香港《南華早報》5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預計從7月4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自去年10月以來,歐盟一直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這被許多人批評爲違反市場規則、搞貿易保護主義。與一些政客不同,歐洲商家和用戶依舊青睞中國電動汽車。一項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今年以來對歐出口同比大增。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機構分析稱,出口到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其實相當一部分是西方品牌在華生產的產品。

7月4日?

《南華早報》的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中國一家汽車製造商協會本週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部門就調查舉行了聽證會。聽證會上,中企被告知歐盟將於7月4日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但沒有透露稅率。7月4日後,歐盟委員會有四個月時間與成員國協商,是否將臨時關稅變爲永久性關稅。

在2023年10月,歐盟宣佈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時宣稱,大量中國電動汽車將涌入歐洲,這可能會摧毀歐洲大陸的汽車業。

BBC稱,中國商務部“強烈不滿”歐盟委員會的決定,並稱歐盟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有關做法有違世界貿易組織規則。

當地時間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里斯本會見葡萄牙經濟部長雷斯。在談及公平競爭問題時,王文濤指出,歐方近來採取的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嚴重干擾雙方產業互利合作,影響中國企業在歐投資發展信心。保護主義不是出路,而是一條危險的死路。中方願同歐方平等討論雙方經貿關切,在擴大合作的基礎上公平競爭,使中歐經貿關係發展得更好。

爲什麼喜歡中國電動汽車?

儘管歐盟正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展開調查,並可能加徵關稅,但英國《金融時報》4日的報道引述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數據稱,今年1-4月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的註冊數量同比增長23%。

“爲什麼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經歷了‘爆炸式’增長?”美國數字媒體網站Semafor在5日的報道盤點了中國電動車受青睞的幾大理由。首先,低廉的價格和豐富的配置使中國電動汽車對於西方消費者頗具吸引力。2023年,一輛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約爲5萬美元,而中國製造商生產的類似車型價格爲3萬美元左右。同時,中國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更有眼光”,更關心設計風格和新技術,這促使中國的製造商爲車輛添加輔助駕駛等特殊功能。其次,中國新能源產業實力不俗,中國企業主導着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市場。2023年,中國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是美國和歐洲總和的兩倍多。中國企業推動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成本降低。此外,當前“中國製造”還在經歷着一場轉型,從以往依賴房地產行業的增長轉向更多地關注高端製造業出口,如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歐洲是這些商品出口的“關鍵市場”。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齊全,生產效率高,競爭力強。因此,歐洲跨國車企熱衷於將生產基地設置在中國,以便與中國的產業鏈條結合在一起,這是產業全球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歐洲車企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從而實現了中歐經貿密切合作和雙贏的格局。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實際上就是對電動汽車全球產業鏈的人爲干擾和破壞,違背市場原則,破壞國際貿易秩序。表面上是爲了保護歐洲產業,但實際上卻損害了歐洲車企的利益,破壞了中歐經貿合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加徵關稅是雙輸選擇。

出口中半數來自西方車企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在出口到歐洲的中國製造電動汽車中,有近一半來自特斯拉、大衆及本田等西方車企。另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數據,當前來自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在20萬輛以下,僅相當於約7.5%的市佔率。

孫曉紅認爲,歐洲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很多都是西方品牌的產品,因爲不少跨國車企將生產基地設在了中國。2023年,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汽車中有30%-40%是特斯拉的產品,歐洲汽車品牌佔據了另外約20%的份額,中國自主品牌的電動汽車不足出口總量的一半。

孫曉紅表示,歐盟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行動上,受到了來自產業界的強烈反對,因爲歐洲與中國在汽車產業鏈上已經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近來德國出現了反對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聲音,因爲德國車企也要承擔加徵關稅導致的高成本。德國外交官一直在布魯塞爾遊說反對加徵關稅,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公開質疑這一調查。

“與中美相比,中歐之間汽車行業的關係更爲緊密。”德國汽車經濟學者阿爾韋德·凱塞爾4日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尤其是德國,大衆、寶馬和奔馳的銷售額幾乎1/3來自中國市場。中歐車企還有不少合資或合作企業,正如德國汽車界所說的那樣,“歐洲的幾乎每一輛汽車都有中國零件”。凱塞爾還表示,中國車企也正在歐洲佈局,匈牙利、西班牙等地都會出現中國車企的工廠。“總體來說,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銷售量正逐漸提升。中國品牌汽車進入歐洲,對歐洲車企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磨鍊競爭力的機遇,將會促進歐洲汽車產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