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加徵關稅,中國爲破局與歐磋商,部分中企對歐妥協遭警告

?——【·前言·】——?

衆所周知,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可以說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無論是銷量還是技術都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滿,原因在於,

長期以來,中國是全球燃油車的重要消費國之一。然而,電動車的出現使得中國市場發生轉變,同時也對各國本土汽車市場產生影響。

於是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許多國家也是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展開制裁,而其中就包括歐盟,

在10月4日的時候,歐盟內部也是進行了一次投票,最終以10票贊成,5票反對的結果同意對中國加徵關稅,預計在10月底開始實施。

而爲了阻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10月12日,我國也是同歐盟再次展開磋商,

而就在中歐磋商的同時,

有部分中企由於扛不住壓力私下與歐盟接觸並選擇妥協,

而我國在得知後也是第一時間對此發出警告。那麼究竟是哪些企業選擇妥協?我國又該如何進行破局?

?——【·歐盟加徵中國汽車關稅·】——?

一直以來,中歐之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歐洲竟決定向我國採取關稅舉措。

於10月4日,歐盟啓動了一項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議案投票。

經過激烈投票,議案以10:5:12的投票結果通過,預計將在本月底執行。

一旦加徵關稅的政策得以實施,其必然效應將顯著波及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

鑑於關稅的提升,這無疑將導致電動汽車出口成本的顯著增加。

成本結構的變動,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銷售價格的調整上,

進而可能對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競爭力與份額造成不容忽視的衝擊。

那麼歐盟爲何會對我國的電動汽車我下手,而歐盟之所以這樣做,

一方面是受到了美國的指使,

一直以來,美國都將中國視作自己最大敵手,因此爲了阻礙中國的發展,美國可以說是費盡心機,原本在一開始的時候,美國並沒有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下手,

畢竟中國汽車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份額十分少,

因此美國也就沒有選擇從汽車下手。

可後來隨着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是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並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國也是選擇出口,

而國外在見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後,也是感到十分震驚,

至於美國則在見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後,爲了阻礙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入探索,美國也表示要對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加徵百分百關稅。

此外,

美國爲了將打壓效果達到最好,也是和自己的盟友一起對中國新能源車進行打壓,其中就包括歐盟。

除此之外就是歐盟自己的打算了,

在歐盟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現在歐洲市場,勢必會對歐洲燃油車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有就是會對歐洲本土的汽車製造商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爲中國擁有全套新能源車生產線,再加上新能源車上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中國製造,如此一來,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低,也就意味着銷售價格要更有優勢。

有如此多的因素影響,歐盟爲了自身發展,於是就選擇了制裁中國新能源汽車。

?——【·中歐展開磋商·】——?

在歐盟對我方徵收關稅之際,我國未作妥協,反而積極尋求與歐盟的對話和協商以求化解困境。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國也是向歐盟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

那就是歐盟可以加徵關稅,但中國也提出了一個界限,那就是3萬歐元,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大於3萬歐元,歐盟就可以加徵關稅,反之若小於3萬歐元則免除多餘的關稅。

可以說中國提出的這個方案,雖然說對歐盟還是中國都是有好有壞,但總歸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然而歐盟對此卻不接受,直接選擇了拒絕。

而歐盟之所以選擇拒絕,因爲在歐盟看來這個方案雖說不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歐洲本土汽車企業的發展,可總歸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還是會搶佔歐洲汽車市場,再加上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屆時歐洲勢必還是會依賴於中國技術。

正是基於這份考量,所以歐盟選擇了拒絕。

雖然歐盟拒絕了我國的提議,但畢竟距離歐盟正式實施加徵關稅的政策還有一段時間,中國會繼續同歐盟進行磋商,直到找出一個適合二者的辦法。

然而,在我國與歐洲進行緊密磋商之際,

國內部分企業出於不願輕易割捨歐洲市場的考量,竟擅自繞過國家層面的協調,直接與歐盟展開個別交涉,意圖藉此爲個人利益謀求更有利的條件。

此等行爲,雖能在短期內助力個別企業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但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卻潛藏着不容忽視的深遠影響。

試想,

若每一家企業均採取單打獨鬥的策略,中國作爲談判一方的整體聲音勢必被削弱,難以在國際舞臺上形成統一而有力的聲音。

再者,各企業間因各自利益訴求不同,

若均直接與歐盟談判,難免出現立場衝突與訴求重疊的複雜局面,

猶如亂麻交織梳理,最終可能導致談判進程受阻,陷入僵局。

鑑於此,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並迅速響應,商務部隨即向那些忽視道義與誠信原則的企業發出了嚴正警告。

此警告不僅是對個別行爲的糾正,更是對所有企業的深刻警醒,

提醒它們切勿短視,應着眼長遠,顧全大局。

中歐之間的磋商,其意義遠不止於電動車市場的單一議題,它關乎兩國乃至更廣泛領域的貿易合作與戰略伙伴關係,

是雙方共同利益與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結語·】——?

總覽全局,

中歐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爭議,已超越了單純的價格競爭範疇,昇華爲對兩大重要經濟體戰略立場的較量

。商務部的警告並非無關痛癢,其目的在於強調大局觀,防止某些企業的私利誤導和干擾中歐合作進程。

展望未來,儘管談判桌上仍不乏未知與挑戰,但一個清晰的事實已浮出水面:

中歐雙方均在這場關乎未來電動車市場版圖的博弈中,全力以赴地維護並爭取自身利益。

最終,這場博弈的勝負天平,將深刻影響並塑造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未來發展格局,引領行業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因此,

雙方應以更加開放、包容與理性的態度,共同探索合作共贏的新路徑,爲全球電動車產業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

信息來源:

環球網 2024-10-14 《單獨談判”干擾中歐電動汽車磋商,專家:部分企業與歐盟應剋制單獨接觸衝動》

環球時報 2024-10-14 《中方邀歐盟派技術團隊來華磋商》

國際在線 2024-10-12 《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中歐磋商情況如何?商務部:還存在重大分歧》

人民網 2024-10-10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引多方反對》

中國新聞網 2024-10-12 《商務部:中歐電動汽車磋商仍未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