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繼承者們③丨“00後”接班上市公司 吳靚怡推動獅頭股份佈局寵物經濟“挑戰幾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00後”開始接班上市公司。

6月14日,獅頭股份(600539.sh)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當日收到董事、總裁朱繼敏提交的辭職報告,朱繼敏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職務。與此同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聘任吳靚怡女士爲公司總裁,任期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屆滿爲止。

資料顯示,吳靚怡出生於2000年5月,是重慶地產開發商協信控股董事長吳旭的女兒。

2017年,吳旭通過旗下協信遠創實業公司獲得獅頭股份原第一大股東身份。在協信物業公司借殼上市未果後,2020年獅頭股份獲得昆汀科技控股權,開始向電商業務轉型。

近年,吳靚怡擔任獅頭股份自有寵糧品牌“鮮出格”業務負責人,推動企業進一步佈局寵物經濟市場。

“如今,吳靚怡在擔任獅頭股份總裁後,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大。”一位熟悉寵物經濟的業內人士指出,一是去年獅頭股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2.16%,淨利潤虧損7759.22萬元,能否儘快讓企業擺脫虧損,或許是她能否成功接班的一大考驗;二是近年吳靚怡一直推動企業加大寵物經濟的業務佈局,它能否成爲獅頭股份的業務增長新引擎,仍需實際業績檢驗。

在一位家族辦公室負責人看來,對“00後”接班人而言,如何管理好一家上市公司,或許是他們亟需解決的難題。相比非上市家族企業,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規範度、信息披露、業務合規經營、業績增長壓力、與投資者關係維護等方面的要求更高,“00後”不但要熟悉各項上市公司管理要求,更要持續提升企業凝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吳靚怡並非“孤軍奮戰”——她的哥哥吳家輝擔任獅頭股份董事長,可以在她接班征途給出相當大的“支持”。

在外界看來,這意味着吳旭已將獅頭股份經營大權交給這對兄妹,但兄妹接班模式能否創造“1+1大於2”的企業傳承效果,還需觀察。

獅頭股份的“新徵途”

資料顯示,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企業風險管理碩士學位與研究生學歷後。吳靚怡回國先後擔任上海玖融信息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執行事務合夥人、重慶致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天驕智慧服務集團董事,獅頭股份自有寵糧品牌“鮮出格”業務負責人,積累大量電商運營與企業管理經驗。

這也給她擔任獅頭股份總裁構築良好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吳靚怡沒有直接持有獅頭股份股票,而是通過上海遠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樺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控制公司6606.49萬股股份,爲獅頭股份實際控制人。有媒體測算,按照上述間接持股比例推算,吳靚怡持有的獅頭股份市值約1.29億元。

“吳靚怡之所以對獅頭股份採取間接持股模式,可能與早年其父親吳旭通過旗下公司獲得獅頭股份第一大股東身份有着某種關係。”上述家族辦公室負責人透露。但這令獅頭股份可以相對輕鬆地“卸下”以往業務包袱,輕裝上陣轉型電商業務。

數據顯示,去年獅頭股份的主營業務裡,電商業務營收佔比達到91.03%。其中,寵糧品牌經銷業務的營業收入佔據公司去年整體營業收入的59.18%,表明這家企業正將寵物經濟視爲業務發展突破口。

目前,吳靚怡擔任獅頭股份自有寵糧品牌“鮮出格”業務負責人,正持續擴大寵物經濟業務在公司的營收規模。

今年一季度,獅頭股份營收達到約1.08億元,同比增加27.44%;淨利潤虧損額同比減少12.91%,或許顯示其寵物經濟業務版圖正令這家企業逐步“扭虧爲盈”。

畢竟,隨着民衆生活方式改變,寵物經濟正迎來較快發展期。機構預測,去年中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爲2793億元,預計在2026年將達到3613億元。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寵家庭滲透率爲22%,對比美國和歐洲的70%與46%,增長空間可期。

但與此同時,國內寵物經濟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獅頭股份能否躋身國內寵物經濟行業第一梯隊企業,仍面臨較多挑戰。

目前,獅頭股份的市值約在9億元,離寵物經濟行業龍頭企業的逾30億元市值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吳靚怡仍需抓住市場機遇迅速擴大獅頭股份的寵物經濟業務版圖,才能實現業績好轉同時奠定企業的行業地位。

“某種程度而言,在擔任獅頭股份總裁後,吳靚怡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包括如何通過電商渠道快速擴張企業寵物經濟產品銷量,如何應對市場新一輪激烈競爭,如何尋找寵物電商領域的藍海市場,如何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業務運營效率等。”上述家族辦公室負責人直言,這都是吳靚怡與吳家輝兄妹需攜手解決的企業接班挑戰。

“00後”女兒接班上市公司的普遍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吳靚怡擔任獅頭股份總裁,A股上市公司“女承父業”正呈現日益“年輕化”趨勢。

在吳靚怡擔任獅頭股份總裁前,去年10月鑫磊股份(301317)聘任鍾佳妤(企業董事長鍾仁志的女兒)擔任總經理,她的年齡比吳靚怡小兩個月。

在業內人士看來,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創一代”之所以早早讓女兒接班,一方面是這些“創二代”擁有海外留學經歷,瞭解全球最新的科技創新與產業跨界發展最新趨勢,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優化管理架構並推動業務模式創新與科技研發迭代,助力企業更好發展,另一方面是儘早培養女兒接班企業的意識與能力,或許能讓女兒提前找到“平衡家庭與事業關係”的有效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讓子女早早接班上市公司的“創一代”日益增多。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A股逾5300位上市公司董事長裡,“90後”已達到57位,儘管比例不到2%,但近年增速明顯。

“目前,越來越多創一代對企業傳承的態度是宜早不宜遲,尤其是在女承父業方面,他們更喜歡女兒在成家前先立業。”前述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指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不少女性“創二代”過早擔任家族企業要職,普遍存在企業管理經驗不足、人際關係處理技巧不夠豐富等問題。

在他看來,當前女承父業的成功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女兒被父親“推上”企業要職後,父親仍會在一段時間幫助女兒在企業樹立威信,協助女兒處理不少內部管理方面的棘手問題,如此既能女兒充分展現自己的全球化視野與業務模式創新能力,又能讓女兒在理順企業管理關係方面“少走彎路”。

“某種程度而言,女承父業的培養過程的確比子承父業更艱辛。因爲創一代不但得給女兒充足的緩衝期或過渡期,根據女兒性格特點逐步培養她們的統率力、決策力、執行力、預見力,持續提升她們的接班能力,還要幫助女兒平衡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最終令女承父業順利實施。”這位家族辦公室負責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