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公司信用類債發行逾6萬億元 同比下降2.1%

本報記者興安

今日,《公司信用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實施滿月。專家認爲,目前來看,債券市場信息披露質量透明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了行業的規範發展。

5月29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春季會議上表示,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完善債券市場基礎制度

近年來,我國推出了統一債券市場規則的一系列舉措,包括完善統一的市場化法治化違約債券處置機制,建立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機制,實現銀行間交易所市場信用評級互認和統一的市場化評價體系等。

尤其是,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對企業債、公司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進行了統一和規範。

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信用類債券是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也是企業直接觸及公開市場投資人的重要產品。事實證明,債券的違約甚至債券價格的巨大波動,會全面影響企業的融資工作,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還會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在註冊制的推行下,優化債券監管機制,讓債券信息披露更爲客觀、及時、標準一致是極爲必要且有利於市場的。同時,也將有利於敦促企業完善自身經營模式管理系統,找到內生性的“造血”方式。

唐川表示,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統一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前提,因爲唯有標準是統一的,不同基礎設施間的數據交互纔是最高效的。

此前,企業債、公司債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說明書定期報告的編制要求和內容存在較大差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強債券市場信息披露統一管理,有利於公司信用類債券之間進行橫向對比,比如信用評級,在統一口徑下也更容易實施比較。未來債市會進一步開放,引入更多的投資人,這就使得公司信用類債券在評價對比上,在信息披露上需要標準化的評比口徑,對於投資者更加直觀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30日,信用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定向工具)發行規模合計達60305.3億元,同比下降2.1%。

盤和林表示,隨着規則的執行,公司信用類債發行的信息更加清晰透明,這對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對於債券市場長治久安是有好處的。

唐川表示,目前來看,債券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整體而言,無論是信息披露要求的統一,還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都代表了債券市場從嚴管理的趨勢。這或許是導致5月份公司信用類債發行規模下滑的原因

今年以來,證監繫統持續完善交易所債市制度。5月19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就《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覈規則》《公司債券上市規則》等4項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唐川表示,需要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法治化建設,明確違法違規行爲的界定,以及相應的處置措施。掌握髮行方的真實債務信息是關鍵,而這有賴於企業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時性,以及債務信息相關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