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人憂 大中華市場基本面支撐力道將耗盡

新冠疫情以來大中華市場受惠於出口轉單、遠距辦公需求帶動,位處復甦前段班,然數據背後指出基本面支撐力道將耗盡?未來投資應以何種策略應對爲佳?大姆哥投顧分析,4月份全球市場情緒向好,各區域股市持續走高,然而仔細推敲大中華市場各數據,背後基本面支撐力道未來或將漸弱。

臺灣市場方面,臺灣第一季出口成長率創十年來新高,季增率達24.6%,而電子硬體業、半導體業營收也同樣自去年疫情開始以來不斷走高,第一季電子硬體業同比成長29.8%、半導體業則是27.9%,都創歷史新高。但將近一年以來的高成長動力,幾乎都是由全球遠距工作的需求帶動,而近期歐、美主要國家疫情已陸續降溫;如英國便於5/17起進入第三階段解封,美國也已有60%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拜登政府預計到7/4國慶日前,將達成70%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免疫目標。種種跡象皆顯示遠距辦公提供科技股的支撐力將透支,再加上海外工廠也陸續復工,國際投行便預估半導體業營季增率將於今年年底降至20%,電子硬體業收季增率更將下滑至個位數。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醒投資人應注意臺幣未來是否仍具基本面支撐的升勢

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基金持股總金額A股市值比例達5.5%,以十年趨勢來看已上升至相對高點,且基金持股中有高達45%爲前50大股票,基金持股集中度來到歷史新高,顯示中國基金市場漸顯抱團股的風險。去年疫情以來中國政府與全球政府同步以寬鬆政策支持市場流動性,但如今已緩步收緊流動性,可看出新基金募集規模在去年大幅增加,可說是爆發式成長,但增量已於今年第一季見頂,近期基金入市力道已放緩,可預期在中國政府緩步收緊流動性的狀況下,基金整體募集將後繼無力。

總結來說,今年以來漲幅持續的臺股市場,先前因受惠於全球遠距工作的需求,然近期歐、美等國疫情趨緩且海外生產活動逐漸恢復,預計臺灣出口增速已見頂,並將影響臺幣走勢;而中國市場則是面臨政府即將收緊流動性,基金持股卻大幅度集中於高本益比內需消費股,投資人也應注意未來走向。中、臺市場未來具不同面向的下行風險,建議投資人在做資產配置的同時,也應注意適時的避險,尋找市場上具避險策略的投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