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NSO獻世紀末 交響樂鉅作

一場場藝術盛宴即將登場,先是由呂紹嘉率領NSO與Lilya Zilberstein聯手,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3月應可說是這個樂季最高潮」。此外,果陀劇場也推出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各種展演都令觀衆驚豔。此外,前衛藝術家馬文也在誠品進行「新水墨畫實驗」,在種籽上塗墨汁,待其發芽,另有風貌

雖逢2011年開春,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卻將率領NSO上演世紀末風格作品,包括首度在臺演出的荀貝格交響詩鉅作《佩利亞梅麗桑》及理查˙史特勞斯歌劇音樂會艾蕾克特拉》。

呂紹嘉指出,《艾蕾克特拉》是理查˙史特勞斯最激進也最困難的作品,如炸彈極具威力,「是一首包羅萬象、很過癮曲子。選擇這首,對觀衆與樂團本身都是極大挑戰。」由於樂團編制大、需加入少見樂器,加上能撐起該曲的歌手不多,在在爲演出增添難度。

呂紹嘉解釋,19世紀末之前的古典樂,大體上都令人感到悅耳舒服;但之後的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出現各種變化,再也不是單面向或截然二分。「對於習慣浪漫時期風格的人而言,再來聽這首曲子可能會感到尖銳、不和諧,但如果真的聽進去就等於開了一扇窗。」該劇創作年代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相近,劇中女主角瘋狂、黑暗、歇斯底里,她弒母以報父仇恰好是「戀父情結」的代表

近兩小時的《艾蕾克特拉》無中場休息,女高音聲線必須單獨與多達上百人的樂團抗衡,實非易事。這出德文歌劇因有女主角大量的獨白,節奏極快,濃縮密集且複雜,故需要能對語言掌握良好者方能理解。

闊別了17年,呂紹嘉表示這是他在臺第二次指揮歌劇,感到非常期待。回想起第一次指揮《艾蕾克特拉》時是在漢諾威歌劇院,當時樂團成員聽到要準備演出紛紛摩拳擦掌,非常興奮。此次演出由於編制極大,前五排觀衆席挪作樂團使用。此外,擔任視覺統籌、本身也是《艾蕾克特拉》樂迷的導演黎煥雄指出,屆時將根據整曲音樂轉折,運用類似藝術裝置意象投影於懸吊布幕上,透過簡單的視覺表現減輕觀衆的聽覺負荷之重。

NSO亦將演出《佩利亞與梅麗桑》,上半場阿格麗希的最佳搭檔 ̄ ̄Lilya Zilberstein與呂紹嘉二度聯手,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下半場爲《佩利亞與梅麗桑》,是荀貝格調性音樂的最後一首、對位複雜,同時有許多旋律進行;與《艾蕾克特拉》同樣帶有灰暗風格,可謂另一件世紀末藝術作品的代表。

《佩利亞與梅麗桑》與《艾蕾克特拉》分別於3月6日及18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記者吳靖雯/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