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應用 促進智慧農業

國立勤益大林文燦教授運用智慧農業4.0-運用NB-IoT來監控茶葉生長環境。圖/嚴強國

發展智慧農業4.0,應運用透過Arduino與Python程式結合感測器,連結樹梅派與NB-IOT,透過大數據監測收集分析,可降低作物損害,相對可提升農民種植收益增加,可避免耗時人力改善分配問題。日前由國立勤益科大、中興大學資策會等學者專家,共同探討以NB-IOT帶物聯網建構蜂窩網路(180KHz戴寬),直接部署於GSM、UMTS或LTE網路,應用於農業智慧發展上,並透過雲端無線傳輸技術,以遠距系統來協助監控農業種植,讓農民隨時得知農作物生長情況逐步邁向智慧化。

據國立勤益科大林文燦教授表示,隨着科技進步時代的改變,再加上人力資源的匱乏與人力成本的提升,大數據、智慧化、無人化等技術均在現在各級產業的應用已是屢見不鮮,但對於傳統產業中的農業卻是異常的陌生,可說在農村基本上是看不到這些關於智慧化,或是無人化的設備。讓農務輕量化,降低農民的過勞程度與解決人力資源的不足,藉由先進的技術融合傳統的產業,可以讓年輕人對農業不再有所排斥。以Arduino與Python程式結合感測器,連結樹梅派與NBiot的運用,監控農場隨時瞭解農場作物資訊即時處理,避免耗費時間及改善人力分配問題,降低農作物的受損及改善農作物品質

林文燦說,1980年代高山茶種植以前,以鹿谷凍頂烏龍茶是臺灣的著名茶品茶區凍頂臺地海拔約750公尺,是爲當時臺灣最高的茶樹生長最適宜的茶區,平均溫度攝氏15~22度之間,一般春季溫度升至攝氏10度時茶芽開始萌發,在攝氏16度開始舒葉氣溫會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溫度低的茶葉生育期較長,以高海拔春茶生育期從發芽到採收約需55天,高於低海拔45天,但是茶菁較嫩厚,茶葉內質較充實,香氣滋味高、耐泡,成爲品質茶葉的重要條件。

而採茶時機北風冷幹風較佳(北風壬癸水)茶葉較香,南風悶熱茶湯苦澀、不耐泡。

茶區管理透過NB-iot與電信業合作導入CMP平臺設置感測裝置導入農業即時監測傳輸系統,未來結合與通訊產業合作雲管端CMP平臺,全面發展整套智慧農業監控系統,提升農業感測技術設備配合政策邁向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