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急性心肌梗塞接觸心導管時間77分 醫療效果良好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醫師吳孟傑指出,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症狀爲嚴重胸痛胸悶,甚至冒冷汗和休克現象部分病人會有肩膀下巴的轉移痛,有症狀要馬上就醫。(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臺南市衛生局指導下,由奇美醫學中心協助規劃,從2014年1月開始整合全市13家急救責任醫院,組成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網,對於郊區沒有心導管醫院的病人也可以迅速轉診接受治療,患者第1次接觸心導管時間77分,已超過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標準,醫療效果良好。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醫師吳孟傑指出,2013美國心臟學院和心臟協會釋出新版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指南,新的指南放寬和鼓勵以緊急心導管治療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對於直接前往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希望在90分鐘內接受冠狀動脈再灌流治療。

對於前往無心導管設備醫院的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如果連同轉診時間可以在120分鐘內接受心導管冠狀動脈再灌流治療,則建議採用緊急心導管治療。近年來,醫策會在臺灣醫界推動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的品質改善,讓臺灣大型醫療院所緊急心導管的治療品質大幅改善。

惟2013美國心臟學院和心臟協會新版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指南,對於轉診接受心導管的標準放寬,因此有更多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被建議接受緊急心導管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協助規劃,如果病人在臺南市無心導管室醫院的急診就診,經急診醫師診斷爲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該醫院急診醫師立即聯絡有心導管室的醫院,後送醫院必須在救護車車程30分鐘之內。根據從2014年1月開始的統計資料顯示,臺南市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約8成爲自行到醫院就醫,另外約2成爲119緊急醫療技術員救護車送至醫院,因此針對醫院急診端做爲醫療品質改善效果良好。

從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全臺南市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到院至心導管再灌流時間中位數時間爲68分鐘,依照醫策會急救責任醫院分級標準,全市病人到院至心導管再灌流時間達標率爲76.6%,已超過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標準。

尤其近年來,不只強調醫院端的醫療品質改善,更強調到院前照護。依照美國心臟學院和心臟協會標準,近1年全市第1次醫療照護到心導管再灌流時間達標率,已超過美國標準的75%,也超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國內幾家重點醫院心導管再灌流時間達標率的統計資料。

從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全臺南市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第1次醫療照護到心導管再灌流時間中位數時間爲77分鐘(包含轉診和非轉診病人),這份由臺南市全體醫護和救護員努力的成果,也由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醫師吳孟傑,於去年十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複雜性心血管治療年會』(CCT2016)發表初期成果的海報論文

吳孟傑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主要症狀爲嚴重胸痛、胸悶,甚至冒冷汗和休克現象,部分病人會有肩膀或下巴的轉移痛,如有上述症狀應立刻前往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就醫或通知119緊急醫療技術員救護車,以爭取救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