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文化協會推動「食在有文化」 異國美食打造社區交流平臺

排灣族阿嬤廖季溱(右二)教導大家做「吉拿富」。(圖/南崁文化協會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一起分享美食文化是很開心的事!桃園市南崁文化協會利用假日、於南兒童藝術村舉辦「食在‧有文化」社區參與激活暨超邊緣市集活動,由在地居民提供排灣族的「吉拿富」、「越南夏卷」、「芳草秘境特調」茶飲…等各國、各族羣特色食物,進行手作講座活動,相互交流分享家鄉的美食。

▲南崁兒童藝術村的「食在有文化」活動。(圖/南崁文化協會提供)

移居南崁打拼25年的排灣族阿嬤廖季溱,對於第一次有人找她介紹排灣族的傳統美食文化,很高興教導大家做「吉拿富」指出,過往物資缺乏,只有在排灣族傳統過年、祭典時才吃得到的食物,現在雖然各種食材取得方便,但「吉拿富」所需要的葉子─「假酸漿葉」還是不易取得。

阮氏秋花(後排右一)示範「越南夏卷」。(圖/南崁文化協會提供)

上場試作「吉拿富」的彭小姐自告奮勇地說:「應徵助手。」結果抓不住要領,珍貴小米滿地。示範「越南夏卷」的阮氏秋花來臺就學嫁給臺灣郎,示範的「夏卷」融入現臺灣味,將「貢丸入料,阮氏秋花說:「沒有爲什麼,搭起來就是「好吃」。

李瑩軒(左一)分享「香草茶飲搭配」。(圖/南崁文化協會提供)

從小在南崁長大的李瑩軒在南經營「香草農場」,成爲返鄉青農,也推動「嗅覺教育」。她讓觀衆聞不同香氣的香草,端上「芳草秘境特調」茶飲,竟然不加糖也有甜味!李瑩軒說:很多香草植物都有代糖效果,例如:甜菊、芳香萬壽菊

▲▼南崁文化協會推動「食在有文化」。(圖/南崁文化協會提供)

南崁文化協會理事長高瑞麟12日表示,蘆竹區有20萬人口,因交通便捷,就業機會多,吸引各國、各族羣移居於此,期藉由各國美食搭橋,認識異國文化並交流,南崁兒童藝術村館長黃信彰肯定活動,透過家鄉食物,聽到南崁在地人的故事,讓更多南崁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清潔、按摩、洗臉、卸妝四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