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武雄橋改建完成通車 「以路就樹」避3百年紅檜

公路局爲避開超過300年樹齡的紅檜(紅圈處)「以路就樹」,更改原規劃路徑。記者蔡世偉/翻攝

14年前的莫拉克風災讓南橫公路嚴重受損,許多橋樑遭到沖毀,這些年僅靠公路局以管涵建立便道使其交通不致中斷。近日位於臺20線135K+800處的武雄橋改建工程,歷經3年施工,克服天候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還在初期勘查時發現一棵至少300年以上的紅檜擋路,決定「以路就樹」避開,最終順利完工通車。

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讓高雄寶來地區以上的南橫沿線公路橋樑幾乎遭損毀,海拔2300公尺的武雄橋更是完全沖毀。該路段多年來以管涵便道通行,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歷經3年改建,於今日完工開放通行。

完工後的武雄新橋長度89.8公尺,寬度10.6公尺,橋樑上部結構採場鑄預力箱型樑橋,下部結構採單柱式橋墩及椿基礎,即採高橋墩、大跨徑橋樑,避開土石流威脅。

公路局表示,武雄橋施工過程中,工程團隊必須克服險峻地形,防範崩坍及土石流的危害,面對高山氣壓變化、濃霧、低溫的工作環境,施工十分難巨困難。初期勘查時更發現原規劃路線會影響一棵至少300年樹齡的紅檜老樹,經評估後決定採取「以路就樹」的方案,調整路線及橋樑位置,使得紅檜老樹得以保存下來。

施工期間又歷經多次颱風、豪大雨侵襲,造成野溪土石流暴漲攻擊淹沒工區,施工安全及進度屢受考驗。因此特別應用AI高科技減災管理,以簡易氣象站、科技監測低溫、濃霧、土石流等設備來守護施工人員生命安全,也讓該工程今年榮獲勞動部優良工程金安獎佳作。

遭莫拉克風災摧毀的武雄橋,經3年改建完成通車。記者蔡世偉/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