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經濟勝臺灣 專家:贏在政策延續性

▲工研院IEK資深研究陳志強認爲,良好的政策延續性,是南韓經濟勝過臺灣關鍵。(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與南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談判,使臺灣面臨極大壓力。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資深研究員陳志強表示,南韓經濟表現遠勝臺灣,關鍵在於政策延續性,南韓的FTA推動策略長達10年,即使歷經政黨輪替,仍徹底執行;反觀臺灣只追求短期政策效果,缺乏長遠規劃,想迎頭趕上,自然較爲吃力

擁有南韓釜山產業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長期研究南韓經濟的陳志強指出,臺灣與南韓都缺乏天然資源,且內需市場有限,就產業發展而言,「韓國在做的事情,臺灣都有做」,1970年代力推汽車鋼鐵造船,1990年開始發展機器人,兩國產業走向相似度很高,但臺灣的「政策形成系統出了問題」。

陳志強說明,南韓政府會傾注國家資源,全力發展具有利基的產業和技術,1990年起,南韓與臺灣都開始發展機器人產業,南韓透過制定專法方式規範行政部門依法行政,每年投入約新臺幣10億元預算;臺灣卻只有3分鐘熱度,第1年投入3億元預算,達成短期政策目標後,便將預算移轉至其他用途,導致臺灣機器人技術落後南韓10年。

陳志強強調,南韓無論誰執政,在有法源依據的情況下,既有政策都會繼續推動,也就是「國家目標法制化」,以機器人發展爲例,專法規定每5年要推出基本計劃,政府必須投入資源和預算,落實得非常徹底。

兩岸啓動ECFA商談時間早於中韓FTA,南韓卻後發先至,完成實質談判。陳志強說,南韓2003年8月才公佈FTA的發展策略藍圖(FTA Roadmap),時間雖晚,但因政策方針明確,至2013年底爲止,南韓已簽定並生效執行的FTA共有9件,涵蓋46個國家,FTA貿易量涵蓋率爲35.3%;若依締約國GDP計算,南韓的全球經濟領土已達到56.2%,全球排名第3位,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大國

南韓爲期10年的FTA的發展策略,共歷經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3任總統。陳志強認爲,即使政黨輪替,南韓的FTA發展策略依然持續落實,這是南韓的優點,也是臺灣所缺乏的,在政策規劃上,必須有明確的選擇與聚焦,並確實執行,才能實踐願景,不致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