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廣州求索產業躍升:如何從“智車之城”邁向“天空之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實習生劉喜月 廣州報道

一百多年前,“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在廣州開設首個飛機制造廠,在燕塘製造出中國本土的第一架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工業史的第一頁。

時間來到2024年,將一份海鮮刺身從黃沙水產市場運往太古倉,4.8公里的配送路線用無人機僅需8分鐘;用無人機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廣州黃埔九佛街的超級農場上的農田耕作如同“打遊戲”般一樣簡單;天德廣場的飛行汽車騰空而起,橫越花城廣場、海心沙亞運公園等廣州市中心景觀……

從近代到現代,從城市中心到田間地頭,廣州對“展翅高飛”的渴望從未停止,似乎又總是“快人一步”。

日前印發的《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廣州低空經濟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推動關聯的載人航空器、飛行汽車等航空器製造業實現產值規模超1100億元,推動廣州成爲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等目標。

如今,廣州正迅速卡位低空經濟,在空中交通、旅遊觀光、農業植保、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細分領域搶佔市場先機,並集聚了1000多家無人機相關企業,形成了64家低空經濟核心企業,涵蓋集成測試、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整機制造、衛星導航通信、工業級應用等領域。

廣東省無人機行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原教授羅亮生認爲,《實施方案》形成了城市低空發展的清晰定位和目標,從行業來看,廣州低空涵蓋的關鍵領域不僅擁有整機制造的龍頭企業,也有產業鏈細分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場景來看,無論是空中交通還是應急救援、城市文旅等,低空經濟同樣在廣州形成了新業態,由此推動了廣州低空產業乘“東風”騰飛。

“智車之城”造就“天空之城”

藍天白雲之間,飛行汽車“旅航者 X2”在廣州天河區繁華的天德廣場響起螺旋槳的轟鳴,從江邊垂直起飛,通過自動駕駛模式,向標誌性建築廣州塔方向飛行。

“旅航者 X2”是由小鵬匯天自主研發、製造的一款雙人智能電動飛行汽車。完成城市“首飛”後,小鵬匯天創始人、總裁趙德力暢想了一番低空飛行的未來圖景:隨着低空空域逐步開放,低空飛行商業化路徑已逐步明朗,未來5至10年,在城市低空打“飛的”通勤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以小鵬匯天爲代表,廣州在低空飛行的城市空中交通領域,擁有小鵬匯天、億航智能、廣汽集團等本土研發製造企業,這些企業長期致力於垂直起降載人飛行器(eVTOL)和飛行汽車的研發製造,逐步成爲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代表。

有如億航智能EH216-S在適航審定方面集齊三個“全球首張”;小鵬匯天計劃在今年四季度開啓分體式飛行汽車的預訂;廣汽集團則是國內少有的投入飛行汽車研發製造的國有企業,今年3月,廣汽飛行汽車GOVE首次完成城市複雜低空環境下的飛行驗證。

事實上,廣州能在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的整機研發製造佔據一席之地,與廣州汽車產業的製造基礎不無關係:廣州連續五年穩坐全國汽車產量榜首,佔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65萬輛,“智車之城”爲低空飛行的研發製造夯實了地基。

小鵬匯天副總裁仇明全認爲,飛行汽車對智能化要求比較高,要高度融合汽車工業尤其是智能電動汽車的行業技術和產業優勢,以更好地適應航空工業的需求,在這方面就需要依託汽車工業,而無論是傳統汽車生產,還是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廣州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生產基地,這也是當初企業選擇在廣州落地生根的原因。

《廣州市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提出,鼓勵開展飛行汽車技術路線、法規標準、市場應用、產品監管等研究,探索推進飛行汽車量產及商業化應用,助力構建陸空一體的三維立體智慧交通場景。

基於這一優勢,廣州正醞釀低空飛行產業的更大雄心。小鵬匯天方面透露,今年下半年將生產50輛左右分體式飛行汽車的樣車,並在全國進行陸行測試和飛行測試,儘快面向個人用戶量產交付。廣汽集團將在2027年推出飛行汽車示範運行方案,在粵港澳大灣區2至3座城市實現“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鏈條立體智慧出行服務。

構築“低空經濟”未來場景圖

“打飛的”之外,“低空+物流”“低空+農業”“低空+文旅”“低空+應急救援”“低空+城市管理”等應用場景正共同構築廣州的“天空之城”。

在物流配送領域,廣州正悄然進入“空中速遞”時代。今年3月,廣州開通全市首條城市醫療集團低空醫療配送快線,以廣州開發區醫院西區院區至南崗院區爲試點,一架搭載着“標本專用恆溫箱”的無人機僅用了7分鐘便完成運送任務,效率提高約65%。

當低空遇上傳統農業,同樣爲其插上智慧翅膀。無論是在廣州黃埔打造“超級農場”使用農業無人機進行水稻撒播,還是藉助高科技手段將無人化管理模式應用於大規模種植場景,廣州的極飛科技正探索智慧農業的新機遇。

與此同時,低空經濟與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廣州旅遊經濟業態也隨之不斷拓展。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九龍湖廣場,億航智能生產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已開始開展常態化飛行體驗,還可以體驗環九龍湖廣場、環逕下納米小鎮等5條旅遊觀光測試航線。

無獨有偶,在廣州市白雲區安華匯風洞跳傘基地,同樣上演“低空+文旅”的生動一幕。該風洞飛行基地是廣州首家大型全天候戶外風洞,最大風力可以達到18級,可以讓體重200斤的人飛到最高20米的高度。這一新潮的航空體育運動成爲不少愛好者進行高空跳傘模擬體驗的選擇,也是廣州以低空飛行賦能文旅消費的生動實踐。

除此之外,不少廣州企業利用無人機探索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

作爲國內最早涉足無人機機巡業務的企業之一,廣州中科智雲科技有限公司自研了可見光、紅外、激光雷達等多種技術手段於一體的AI智慧附件,給無人機裝上“眼睛”和“大腦”,衍生了“智能航線規劃”、“機載AI盒子”、“無人機智能管控作業系統”等自主產品和技術,利用無人機平臺,協助電網公司開展巡檢工作。

“隨着材料技術、電池技術、飛控技術的成熟,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中科智雲創始人張凡表示,通過AI技術的加持,無人機在前端就能判斷故障的類型,確保巡檢飛行有效,比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高了近20倍。

同樣利用無人機開展社會治理的廣東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地安裝了5G無人機基站,通過構建地空一體感知網絡,實現一控多機、多控多機等遠程操控。翼景科技自研的無人機可應用於社會治理、公安執法、應急救援等多元場景,依託自動更換電池等技術實現連續巡飛。

“無人機在廣州賦能各行各業,形成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各行各業利用無人機改造行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在羅亮生看來,低空飛行作爲新生事物,仍需要各大廠家在場景試飛過程中磨合形成全新的體系,運用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賦予全新的產品形式,從點到線,從線到網,由此構築低空經濟的未來場景圖。

“鏈式”發展帶動織密網絡

衆多應用場景的出現,爲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廣州低空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

目前,廣州無人機相關企業有1000多家,已形成了64家低空經濟核心企業,沿珠江兩岸、廣深科技走廊帶狀佈局,基本覆蓋了產業鏈上中下游,涵蓋集成測試、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整機制造、衛星導航通信、工業級應用等領域。

廣州中雷電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位於“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的科技企業。經過數年發展,中雷電科已經在微波毫米波相控陣系統領域具備全流程自主創新研發生產能力。

據中雷電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研發生產的通信設備、電子測量儀器與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十分契合。比如一款反無人機雷達,可爲空中管控提供技術手段;另一款氣象相控陣系統可以監控低空的突發氣象,爲在低空運行的航空器提供氣象信息和安全保障。

以通信系統設備、通信終端設備、雷達及配套設備製造爲主要經營方向的廣州程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服務於低空經濟的企業,爲高低空飛行設備提供衛星通信保障。

程星通信戰略發展總監胡登玲表示,廣州擁有半導體、通信、無人機、汽車等相關產業,未來有望形成更加完整的低空產業鏈,隨着低空經濟發展要素日漸完備,長期來看,低空飛行將會形成一個萬億級別以上規模的市場。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反映,相比產業應用層面的百花齊放,低空飛行基礎設施網絡、低空飛行保障體系和運營服務體系的完善更爲重要。

爲此,廣州開發區於2022年引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該所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無人機系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並由該所成立廣東賽寶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統籌完善基礎設施和飛行服務保障體系,重點打造“N個配套設施+1個平臺”,即統籌建設若干個低空飛行器起降點、低空監視設施、無人機自動值守機庫等低空飛行地面基礎配套設施。

“這裡科技創新產業氛圍濃厚,先天具有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優勢,我們成立的初衷就是爲了快速推進廣州開發區低空產業的發展。”賽寶新天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低空飛行的基礎設施強調三個安全,分別是無人機裝備安全、空域合理劃分、運行服務安全保障,目前正深耕低空場景應用的基礎設施探索,相信隨着低空飛行運營管理、保障服務等逐步完善,未來很快將出現10萬架無人機在廣州空中齊飛的情景。

“沒有低空基礎設施的完善,就談不上未來織密低空網絡。”羅亮生表示,以後還是要基於實際應用場景,發揮廣州低空產業鏈集聚優勢,讓各行各業能在低空這一新興產業上走出一條路,或許是一條艱難的“鄉間泥巴路”,但讓各行各業都能“飛”起來走出小路,小路形成大路,大路形成網絡,低空行業才能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