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片檢查助早期發現 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降7成

爲及早發現子宮頸癌,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進行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已較補助前降低7成以上。圖/高市府衛生局提供 古和純

爲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政府自民國84年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進行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指出,隨更多個案在癌前病變就發現,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已較補助前降7成以上。

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雖然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後身體多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但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透過篩檢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竈,其中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經國際實證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

爲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落實「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政府自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進行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84年每10萬人25人下降至110年每10萬人7人,降幅達7成以上。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告訴中央社記者,降幅7成主要就是因爲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推廣,讓更多個案在癌前病變階段就發現;此外也有較高比例是早期癌症就發現,而早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達9成,大幅降低風險。

國健署資料顯示,6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罹患子宮頸癌(1期以上)的風險,是3年內曾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的3.4倍。沒有接受篩檢而發現子宮頸異常者,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僅29%;而經子宮頸癌篩檢發現子宮頸異常的婦女中,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高達97%。

臺灣自107年12月底,全面推動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服務。林莉茹指出,雖然110學年度入學國中女生完整接種2劑涵蓋率已突破9成,但其影響效果可能要10到20年以後才能看得出來。

國健署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要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6分鐘即可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爲陽性時,並不代表罹患癌症,可遵循醫師指示接受進一步檢查,並依醫囑回診追蹤及診治。即使檢查結果正常,若有任何異狀仍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