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開始檢查? 女性必知的「子宮頸抹片Q&A」

國內外實證顯示,大規模子宮抹片篩檢可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死亡率。(圖/達志示意圖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近十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約爲十萬分之十至十五,死亡率約爲十萬分之三至五,兩項數據於女性癌症排行榜中常位居第六或第七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謝惠婷表示,國內外實證顯示,大規模子宮頸抹片篩檢可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謝惠婷醫師指出,臺灣自民國84年開始,由全民健保給付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動20多年來,子宮頸癌死亡率減少了一半以上,但每年的抹片參與率仍偏低,約爲三成,即使三年抹片參與率也只有五成左右。臨牀上還是會發生婦女因害羞、畏懼或疾病認知不足等種種原因,長期未做抹片,等到有症狀時才發現已是後期子宮頸癌。對此,謝惠婷醫師也提供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相關知識,提醒女性要提前做好篩檢。【何時開始抹片篩檢及篩檢頻率?】1.開始性行爲3年後可接受篩檢,其後每年1次,如連續3次結果都正常,可延長爲每2~3年檢查。

2.風險婦女(有愛滋病毒或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曾得過性病、本人或配偶性對象複雜者、抽菸等),強烈建議每年至少1次。

3.目前政府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抹片,建議有性行爲的婦女而無上述風險因子者,應每3年至少接受1次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1.自費項目。2.30歲以上的婦女可以採用高風險型HPV檢測,做爲子宮頸抹片細胞檢查的輔助工具。【何時停止篩檢?】停止抹片篩檢時機目前並無絕對共識美國大多建議65歲以上無高風險因子婦女(如:曾有愛滋病毒感染、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本人或配偶性對象複雜者、免疫力全者、抽菸等),在過去十年內有「連續兩次正常的抹片加HPV檢查結果」或「連續三次正常的抹片檢查結果」,且最近一次的檢查報告是在五年內,即可停止篩檢。謝惠婷醫師指出,以臺灣目前的現況來說,國內專家學者並無特別建議停止篩檢的年齡,除了政府推行的免費抹片政策外,依國健署統計資料,子宮頸侵襲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皆隨着年齡增加而增加,臨牀上也偶可見高齡八、九十歲奶奶得到子宮頸癌的案例,因此臺灣抹片檢查年齡並無設定上限。但若非高風險族羣且之前規則接受抹片檢查皆無異常的年長婦女,大約每2~3年做一次抹片。【子宮切除後是否還要做抹片?】若是接受次全子宮切除手術(有保留子宮頸)的婦女,仍繼續接受子宮頸癌篩檢。至於全子宮切除的婦女,美國大多數建議若是因爲良性疾病接受手術,且過去有適當的病理報告證實沒有子宮頸癌或CIN2以上的癌前病變者,可無需施行抹片篩檢。臺灣於民國96年修訂的「子宮頸癌預防篩檢的臨牀指引」上建議大致與美國相同,但臨牀上常遇到婦女不清楚自己過去的抹片結果、開刀原因或手術病理報告爲何,加上免費抹片政策,所以部分專家學者仍會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採樣,可協助偵測陰道細胞病變。【做抹片的注意事項】1. 做抹片前避免使用陰道藥物塞劑。2. 勿盆浴沖洗陰道。3. 避免在月經期時做抹片。4. 抹片前一天應避免性行爲。5. 子宮頸急性發炎期,應先藥物治療後再做抹片。6. 剛做過子宮頸手術治療時,如:冷凍治療、電燒切片圓錐切除等,應避免做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