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兩岸關係的一股暖流
三月底與一位從美國返國的大學同班同學餐敘,她說有美國朋友勸他不要去臺灣,因爲臺灣現在太危險了,當然這與西方媒體過度渲染有關,但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的確暗潮洶涌,多數人都希望兩岸可以加強交流,降低緊張。
馬前總統於四月初帶領一批青年學生到大陸參訪,將此行定位爲「和平之旅」,我在行前期許他們要成爲兩岸的和平天使,以同理心與相互尊重的方式與大陸學生交流。
整體評估,馬前總統此行,特別是「馬習二會」向全世界發出兩岸和緩的訊號,爲冰冷的兩岸關係注入一股暖流。美國國務院以類似公開聲明的方式,肯定馬前總統的大陸行,認爲可以降低兩岸緊張和促進兩岸關係。大陸內部武統的聲音將暫時停歇,有助於營造兩岸融合發展的氛圍。此行更符合臺灣多數人要和平的期待,也凸顯唯有藍營纔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事實。
在兩岸交流的內涵當中,中華民族與文化是此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爲未來兩岸交流與溝通的基礎,在促統之前先促進融合發展,再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就成爲中共未來一段期間的主要工作,如此兩岸關係就有了更多的和平時期。
以青年作爲交流的主要對象是馬前總統對兩岸關係的重大貢獻,我們這一代對兩岸關係的意見已經固化,但是青年相對沒有偏見,青年是兩岸的未來。習近平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青年的重視,這是中共最高領導首次與臺灣學生訪團會談,並且多次以自己語言闡釋中共的對臺政策。此行雖然學生人數不多,但是青年交流的議題,已經受到兩岸人民的高度關注,勢必帶動更多的兩岸青年交流風潮。
當前各國都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風險,美國、中國大陸與臺灣都在尋求一個「穩」字,美國已對大陸提出再保證(reassurance),不支持臺獨、不挑戰中國大陸的底線,雙方關係暫時和緩,臺灣也應有穩定兩岸關係的作爲。
賴清德新政府應該認清民進黨是「雙少數」黨的事實,尊重並徵詢多數的在野黨意見,以民主的共識與信心,開放兩岸觀光與學術交流,不僅是善意也可以作爲兩岸關係的護欄,因爲人員交流數量愈多,自然會降低衝突的可能。此外也可考慮開放臺方產量少,不會影響本土農業的大陸蘋果進口。
最後要提出一個值得關注的根本性議題,臺灣部分媒體以及所謂「國安人士」對於行程的預測與延伸的推論,充滿臆測與杜撰,專業不足令人憂心。此外民進黨政府動輒將大陸的政策宣示與行動,一律視爲統戰和認知作戰的伎倆,未免過於簡化,很有可能產生誤判與錯誤決策的後果。
我們曾是全球中國研究的重鎮,但是現在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逐漸淪爲西方抗衡大陸的工具。我們應該回歸大陸研究的根本,分別從政治、經濟、社會與外交領域深入探討,才能理解大陸對臺策略制定背景與作用。(作者爲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