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吳士存:在馬尼拉感受中菲關係之「變」

今年1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迎接到大陸國是訪問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大陸外交部資料照)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廈門大學講席教授吳士存1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日他赴馬尼拉參加中國大陸駐菲律賓大使館和菲律賓中國瞭解協會聯合舉辦的第八屆中菲馬尼拉論壇。此訪適逢菲宣佈向美軍新增開放四個軍事基地的地點,美菲「2+2」會議發表聯合聲明在南海問題、仲裁裁決和臺灣問題上指責中國,及號稱迄今規模最大的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在南海舉行。除了論壇期間所見所聞,他還藉機與菲有關智庫學者交流,切實感受到原本相對平穩的中菲關係,正在被不斷升級和強化的菲美軍事安全互動破壞。

吳士存表示,其一,前所未有的美菲安全合作正使菲律賓更深地捲入「南海軍事化」進程,這一趨勢對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負面影響也將日益顯現。

其二,菲政府有關「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外部勢力不能插手南海問題」的立場遭遇挑戰。美國主導的「四方機制」、AUKUS聯盟、「美菲+」已在削弱東協以「多邊主義」構建的地區安全架構,而且還在進一步誘拉菲律賓等少數東協國家加入美國主導的安全合作機制。

其三,菲律賓試圖固化對仁愛礁的長期佔有以及引發中方可能的反制將使中菲關係面臨新的考驗。由於仲裁裁決的所謂「背書」和美菲軍事聯盟的加持,菲軍方和海警對固化仁愛礁的行爲衝動顯著上升,菲冒險性舉動頻發的原因除美國力挺的因素,還與其戰略界和決策層對中方可能反制的決心和能力低估有關。

吳士存稱,回顧過去10年,中菲關係跌宕起伏。2016年下半年以來,兩國關係重回正軌。但要保持未來中菲關係平穩發展仍面臨兩大幹擾因素,一是南海問題,二是中菲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現在,美國已將擴大中菲南海分歧、製造中菲「南海嫌隙」作爲其南海政策一部分。就菲律賓而言,當前和今後要維持對華關係穩定需要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第一,美菲盟友關係和安全合作不針對中國,這是保持未來中菲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菲律賓是美國以「投資、聯盟、競爭」手段塑造中國周邊環境的重要依託。美菲在軍事基地使用、聯合軍演、情報蒐集、後勤補給等領域的合作一旦觸及中國在臺海、南海的領土完整、海洋權益和國家安全等核心和重大國家利益,不僅中菲關係將首當其衝和南海和平穩定不保,菲律賓的自身利益也將受損。

第二,防止仲裁裁決對雙邊關係的負面影響捲土重來。中菲應堅持不把裁決作爲處理雙邊關係及南海問題的附加條件。

第三,油氣共同開發將是中菲關係和南海合作的風向標。目前,兩國圍繞油氣合作的談判仍然面臨一些障礙和困難。但事實上,兩國海上油氣合作意義深遠,不僅可爲菲律賓解決國內能源短缺提供可行路徑並以此穩定中菲關係、提升互信,還可爲地區其他爭端國之間探索油氣合作創造先例。

第四,繼續開展中菲海上執法部門合作,建立海上執法部門之間的熱線聯絡機制,更好地管控危機和預防海上衝突。今年1月建立的兩國外交部門間的熱線已開始發揮作用,可嘗試將熱線機制擴大到海上執法部門和海軍。

吳士存強調,過去6年間,中菲兩國不僅通過將「一帶一路」倡議和「大建特建」規畫相對接,而且開展了農業、經貿、能源、基建、科技、人文等各領域近40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菲雙邊貿易額翻了一番,中國已穩居菲律賓第一大交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爲了防止「美國因素」和「南海因素」干擾,中菲兩國除應採取措施避免分歧擴大和爭端升級、管控可能出現的危機之外,還應繼續深化在農業、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點領域合作,以確保中菲關係在不倒退的前提下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