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修憲之路仍有分歧 岸田應積極改善亞洲鄰國關係

圖爲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摘自新華社)

日本參院改選後,「修憲勢力」繼續維持2/3以上席次,跨過提議修憲的門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下一步岸田政權如何推動修憲問題,將成爲日本國內政治的重要議題,但日本國內對於圍繞《憲法》如何修改卻始終存在尖銳爭議。他也不忘呼籲,期待岸田能從日本長遠利益出發,爲改善發展同亞洲鄰國關係作出積極努力。

項昊宇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取得壓倒性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岸田文雄內閣的執政地位。需要關注的是,岸田未來是會繼續推進「安倍路線」,還是會着力彰顯個人特色,這將事關日本內外政策乃至國家發展走向。

項昊宇稱,外界另一大關注焦點就是修憲問題。根據日本有關法律,發起修憲動議需要衆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員贊成。下一步岸田政權如何推動修憲問題,將成爲日本國內政治的重要議題。

他直言,前首相安倍從2006年第一次執政時起,就明確提出「擺脫戰後體制」、恢復日本「正常國家」地位的政治主張,將修憲作爲重要施政目標。在安倍兩次首相任內,先是通過確立「國民投票法」明確修憲程式,後又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進一步架空憲法制約。安倍雖然成爲日本歷史上少有的強勢首相,但受制於內外形勢,依然未能實質性啓動修憲程式。

項昊宇認爲,從當前日本國內政治生態和社會民意看,隨着保守右傾化不斷髮展,日本國內對修憲本身的共識在逐漸增強,但圍繞如何修改卻始終存在尖銳爭議。一方面,各派政治勢力圍繞具體修憲案文仍在激烈博弈。尤其是在修改《憲法》第9條、是否寫入「自衛隊」等敏感問題上,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和中左派在野黨依然持慎重和反對態度。

項昊宇也提醒,對其他國家來說修憲當然屬於一國內政,但日本的修憲問題有着不同他國的特殊敏感性和外溢影響。和平憲法是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產物,是戰後國際秩序的象徵之一。這是國際社會應當高度警惕的。

他還呼籲,岸田領導的自民黨「宏池會」一貫重視與亞洲鄰國的友好關係,出身該派的大平正芳、宮澤喜一等日本老一輩政治家爲改善發展中日關係作出積極貢獻。隨着在參院選舉後站穩執政腳跟,期待岸田也能從日本的長遠利益出發,爲改善發展同亞洲鄰國關係作出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