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陳弘:美國OK繃式外交難打動南太

名家觀點》陳弘:美國OK繃式外交難打動南太。圖爲大陸與萬那杜國旗。(澎湃新聞)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弘1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白宮新聞發言人宣佈,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在參加G7廣島峰會和5月24日在雪梨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後,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訪問。這將是美國在任總統首次訪問這個南太平洋島國。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高調宣稱:「美國又回到南太平洋了」。事實上,這種美國OK繃式外交,很難打動南太地區。

陳弘認爲,的確,美國近年來開始將「戰略觸手」越來越頻繁地伸進南太地區。去年9月,美國在華盛頓舉行了首次美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論壇;今年2月,美國在索羅門羣島關閉了30年的大使館重新開啓;3月,拜登政府聲稱將在20年內向太平洋島國提供71億美元援助;5月,美國駐東加大使館開館。此外,華盛頓還宣佈將在吉里巴斯和萬那杜開設大使館。美國如此大張旗鼓地排兵佈陣,背後動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陳弘表示,冷戰結束後,美國似乎認爲在亞太地區取得了穩固的單極獨霸地位,南太島國沒有戰略價值。於是開始削減援助太平洋島國,其中包括對核子試驗受害地區的賠償。

陳弘稱,南太島國擁有豐富的經濟資源,而歷史上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對當地採取掠奪性的過度開發,造成其經濟格局嚴重不合理,基礎設施條件十分低下,人民生活水準長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近十多年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開展經濟貿易合作。一方面,爲當地改善營商條件,中國通過援助項目、「一帶一路」共建、直接投資等方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修公路,建港口、機場,極大地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狀況和社會面貌。另一方面,中國同時還對當地教育、醫療、體育等設施進行建設和援助,從而逐步提升當地民衆的知識水準和業務能力。

陳弘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和南太島國的合作基於平等尊重及當地實際民生需求,既有利於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互利互惠的經濟與商業活動,也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和民生條件,造福當地民衆。這一雙贏合作模式得到了南太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歡迎。

陳弘指出,在這種背景下,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華盛頓大力推進和落實旨在遏制、阻撓和打壓中國和平發展的「印太戰略」,利誘、拉攏、慫恿和脅迫其盟國、夥伴,構築起一個個「小圈子」,爲其反華戰略火中取栗。在「印太戰略」中,南太平洋地區被賦予特殊戰略作用。中國在該地區如此迅速得到普遍歡迎,美國顯然產生了戰術焦慮和危機意識。華盛頓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對手」,開始重新制定其太平洋戰略,企圖在南太地區擠壓中國的存在空間。

陳弘認爲,短短几年裡,美國政府高官對島國頻頻訪問,對當地施加政治影響,扶植反對派和媒體、政治操弄政黨和派系,尤其是鼓譟支持反中勢力。與此同時,美國聯合澳洲、日本、紐西蘭和英國建立所謂「藍色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小集團,通過其鐵桿盟友和夥伴在太平洋地區的聯動,企圖把該地區全盤納入到美國「印太戰略」的軌道,爲其地區和全球霸權戰略服務。

換言之,在美國的「工作日程表」上,南太島國早已被高度工具化。當該地區或者其中某些國家有利用價值時,美國會不遺餘力地予以高度重視,反之則會棄如敝屣。

陳弘強調,南太島國政府和人民早已洞悉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OK繃式外交的實質。最近當美國在東加開設大使館時,就有東加網民在社交媒體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是因爲最近中國在努瓜婁發(東加首都)新建了大使館館舍,恐怕美國永遠都不會想到東加的存在。」

據悉,拜登在巴紐首都莫士比港將只停留三個小時。如果華盛頓認爲,僅靠拜登一次倉促到訪和口惠而實不至的承諾,就能讓太平洋國家人民就此感恩戴德,俯首貼耳地唯美國的意志是從,服務美國的霸權戰略,這種一廂情願、自以爲是的做法顯然低估了島國政府和人民的政治智慧與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