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李海東:新右派不反中 或預示美國外交遇挫

名家觀點》李海東:新右派不反中,或預示美國外交遇挫。(澎湃新聞)

中國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以有意角逐大位的參議員藍德·保羅爲代表的新右派保守主義者,近期在美國政壇引起頗多關注。他們關於要與中國接觸和保持穩定關係、反對TikTok禁令、宣導外交中的不干涉主義、反對全球主義、抵制繼續援助烏克蘭等政策主張,與當下美國主流政策頗有出入,凸顯出華府的地緣政治狂熱在其國內激發了反彈,清醒、理性的聲音正在不斷變大。

李海東表示,如何看待新右派在美國政治和外交中的地位與影響力?

第一,美國長期以來的「全球主義」「民主自由」「美國化世界」等主流敘事,正遭遇其國內越來越多清醒政治人士的質疑,需要「外交新敘事」的呼聲漸趨高漲。新右派的聲音未嘗不是美自我校正其不當主流外交敘事的一種有益嘗試。

第二,美國外交實踐屬「帝國性質」,但其主流政治菁英卻以「世界主義」自我界定,對「民族主義」往往是持反感立場。以絕對優勢實力改造他國和迫使他國自我改造,是美國過去70餘年外交的真實寫照。新右派的主張可說是對美國「身分認同」何處去的又一有力提醒。

第三,保羅的「民族主義」或「本土主義」外交主張在美國存在相對深厚的歷史土壤,不乏支持羣體。自二戰後選擇在和平時期與歐洲國家搞軍事結盟的戰略以來,美國國內始終存在較強的「新孤立主義」力量,他們主張政策聚焦完善國內製度,解決國內問題,保持自身民族性,反對大規模對外援助,更反對四處干涉他國,尤其反感以十字軍東征的勁頭對外用兵。他們通常持「美國優先論」的外交觀,二戰時參議員塔虎脫、冷戰期間推動美蘇緩和的總統尼克森、1992年獨立參選總統的裴洛、三任總統高級顧問仍活躍的評論家布坎南,大致可歸入此羣體。

第四,保羅的對中觀點具有較強「收斂性」,它會爲華府在考慮更激烈對華競爭戰略時,提供反省素材。新右派有時會被貼上「民粹主義」標籤,但與極端政治投機分子的「民粹」內涵不同,新右派並非尋求在選舉中政治化操縱民衆,而是更多帶有務實化解民衆對現實「憤懣」情緒的色彩。發展自身經濟和社會、鞏固民族文化和認同,應是其試圖達成的關鍵目標,就此而言,穩定中美關係對美自身比較重要且不可或缺。中美之間可以有競爭,但不能搞對抗,美國不應傲慢盲目地處理對中關係,人爲製造美國自我完善的枷鎖。新右派提供的這一政策處方不失理性。

李海東強調,總的看,與當下美國主流政治菁英羣體中「自由霸權」觀念依然四處瀰漫的病態政治氛圍存在顯著不同,新右派的主張帶有鮮明的民族性、國家性和處理國際事務中的收斂性和謹慎性,值得持續觀察。